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英勇善战,打出了赫赫威名
1991年11月19日,孙立人将军在台中市去世,出殡队伍长达一公里,与蒋氏父子去世时的送葬队伍不相上下。其实,孙立人并不是因美国企图以他来取代蒋介石而遭囚禁才引起人们关注的。早在1942年,他率不足一团之众,在缅甸取得仁安羌大捷,营救出被围困的英军七千余人和五百多名战俘(一半以上是英国人)时就已震惊世界,被誉为“东方隆美尔”。当时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英勇善战,打出了赫赫威名,令日军胆战心惊。被救的英军官兵个个热泪盈眶,向中国官兵竖起大姆指,高呼:“中国万岁!”“中国军队万岁!”“仁安羌大捷”是第一次缅甸战役中盟军公认的唯一胜利,使盟军不得不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此役是二战中以少胜多最著名的范例,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2年5月3日,英军的亚历山大和史利姆两位将军,均以私人的名义派员给孙立人送来了“感谢信”。亚历山大是第一次缅甸战役时英缅军总司令,战后曾出任英国国防大臣。他对孙立人在仁安羌营救英军第一师深怀感激之情。并告知英国女王将向孙立人颁发“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向全体官兵宣读了他们的来信。而后,他慷慨激昂地说:“勋章的授予,是全体官兵的光荣,尤其是死伤的同胞,以血肉之躯换来的光荣!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这是中国军官第一次以战功获得外国勋章,而是表现了中国和盟军第一次并肩作战所付出的血汗和舍己救人、不背盟信的中国精神,这一精神已得到了公平的评价!”驻印英军统领代表女王向孙立人颁发“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该勋章是英国级别很高的荣誉,受勋者都要加封爵士爵位。
自视甚高的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经常与孙立人交谈,有时谈得非常投机,亲密得情同手足,有时却争得面红耳赤。史迪威为人耿直,有战略眼光和战略头脑,对孙立人非常赏识。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其大多数将领普遍受到西方国家的轻视。在第二次缅甸战役中,孙立人率领训练有素的新三十八师和以后的新一军,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北缅,与日军五个精锐师团连续作战17个月,越战越勇,所向披靡。与孙立人指挥的部队相比,印缅战区其他盟军部队不免有些相形见绌。孙立人入缅作战后所创造的奇迹,使他备受各国军政要人的关注,也引起不少西方人的好奇。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使他受到众多盟军将领的尊敬。
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孙立人颁发丰功勋章的颂词中曾这样称赞他:“中国孙立人中将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辛环境中建立辉煌战绩。仁安羌一役,孙将军以卓越之指挥歼灭强敌,解除英军第一师之围,免被歼灭。后复掩护盟军撤退,于千苦万难中,从容殿后,转战经月,至印度后犹军容整肃,不减锐气,尤为难能可贵。其智勇兼备,将略超人之处,实足为盟军楷模。”
二战期间欧洲战区盟军最高统帅、战后曾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也对孙立人颇为敬佩,1945年3月底,他电邀孙立人赴欧洲考察,希望结识孙立人这位中国传奇式的将军。5月23日,孙立人一行抵达巴黎。艾森豪威尔因在德国受降,不能亲临机场迎接,他特派官员去接孙立人。在机场等候的是艾森豪威尔的那辆房式座车,车上有金属镶嵌的英国勋爵纹章和元帅的标记,以往这辆豪华座车只有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法国戴高乐将军这样的贵宾才有资格乘坐。
二战期间的风云人物、四星上将巴顿将军,他与苏联的朱可夫元帅、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并称为“盟军三骁将”,曾指挥过收复北非、西西里登陆、莱茵河进军等重大战役,被德军称为“瘟神”。巴顿和孙立人是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校友,听说孙立人要拜访他的司令部,立刻表现出一种少有的热情。他派一支摩托车小队,在离司令部还有20英里远的路口恭候孙立人的座车。临别时,巴顿将军将他所得到的战利品———一枚德国十字勋章和手枪赠与孙立人。这对于指挥过百万大军驰骋疆场且性情高傲的巴顿将军来说,是极为少见的。
6月17日,孙立人应邀到英国访问。在英国陆军部,英国女王授予孙立人第二枚“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以答谢新三十八师一一四团在缅甸孟拱郊区援救英印军第三师七十七旅的友情,表彰孙立人将军在北缅横扫日军五个师团的卓越功勋。
6月23日,孙立人又应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邀请赴美访问。早年孙立人从清华毕业后被保送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度大学工程系读书,获工程学士学位后,又转入弗吉尼亚军校,与马歇尔将军等很多美国名将是同学。1928年孙立人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后,回到南京从戎。
孙立人的欧美之行,在蒋介石看来是“大逆不道”,因而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为他以后的仕途埋下了祸根。
蒋介石炮制“孙立人兵变冤案”孙立人因此被囚禁了33年
美国政府在蒋介石兵败大陆之际,曾打算“弃蒋保台”,由孙立人主政台湾。盟军远东统帅麦克阿瑟亲自游说孙立人,“有意要请阁下负起保卫台湾的责任”。据美国已解密的档案,对于美国的游说,孙立人至少有三次予以拒绝。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但初到台湾的蒋介石为笼络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