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可以更快、更广、更完善地去布局,同时又能满足我们投资回报。
享受自然的环境
解决好标准化的问题,是连锁酒店扩张的关键。如何把管理,服务从一家酒店复制到另一个酒店让人们在任何城市的如家酒店,都能得的同样的标准化服务,是孙坚现在思考的问题。如何让酒店的价格经济,而价格却不打折,这将是经济型酒店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问:很多人去如家参观,你不怕同行把这种模式借鉴去了?
答:我一点也不怕。第一,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信,你觉得还有机会再去发展吗?第二,我一直相信,如家真正成功的核心要素,是在如家人的血液里流动。
其实刚才讲的标准什么的,一个企业真正的文化,和企业精神,是慢慢流入每个员工的血液里,使每个员工比较自然地去做他的工作。
有人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今天如家才5岁,还很难寄希望于这个企业已经是完整的。但是如家一定会向这个方向去努力,在给顾客提供产品功能的同时,通过服务、通过情感,发挥如家文化品牌的效应,最后用这种企业文化,回到企业未来整体发展的大概念。
问:是不是服务业经常提到的顾客是上帝?
答:顾客是上帝,员工也是上帝。其实人是上帝。我认为,服务行业就是让员工自然做回自己。我们很多服务程序,都是靠培训可以获得的。但是像纽约五星级酒店的硬件,绝对没有中国五星级酒店这么好,为什么你走进去的感受却相反?
这次去美国,我带同行的同事到一家意大利餐厅和一家中餐馆,让他们体验什么叫服务。在那家意大利餐厅,那个服务员一直很兴奋,很主动的,打招呼、介绍,包括端盘子,就是很自然地做所有的工作。但是到中餐馆,他就是端着盘子,只是机械的一个程序。
问:你希望在如家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大家都真诚地做每一件事情?
答:当我2004年进入如家的时候,我每天向每个同事问好。但是很多同事会绕过我,会走开。
问:因为你是高层?
答:对。但是今天,所有人都会大声开口回应,都会微笑。我的很多朋友住了我们的酒店,都发现就连一个清洁工,也会很自然地向顾客问好。
其实服务业有很多方面,成本并不很高,但是技巧要求很高。就像这种自然的感觉,一定不是靠训练出来的。可能起初需要一点训练的手段,但最终一定是要用让员工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环境,和来自于企业的文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出差,会主动住在我们自己家里,主动向客人问好,主动向员工问好。
问:在80多个城市,你都会一一去看吗?
答:逢年过节,已经很难了,但我们管理层还是希望能够多去看看酒店。举一个例子,年三十晚上,在上海一家酒店,我去跟员工一起过年,有2位清华大学的,在上海赶着考试,来不及赶回北京。我们的员工就主动地把汤圆送去给他,然后这2位考生和我们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聊天,到放鞭炮的时候,他会主动给我们照相。就是那种氛围,让大家感觉到,跟家里没什么两样。
让你的顾客,让你的员工,都能够感觉到这是在家里,我觉得这是很难做到的。很多人想到过,但没有去做;即使做了,效果也不是马上出来。
我一直坚信,如果真的要把一个企业做好,而且可持续地做好,这种文化的建设,是需要时间的,而且需要管理者亲历亲为地去做。你绝对不可以只是口头的宣传者,你应该是一个实践者。只有通过实践,通过整个团队的实践,通过所有人的实践,企业的文化才会慢慢凝聚起来。
但是你问我,这要多少年,我真的不知道。5年、8年,对一个人不短,但是对于一种真正能够凝固的企业文化,还是需要更长的时间。
问:你在工作中会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吗?
答:我相信我今天的状态。如果我工作中,我的状态比现在还好。事实上如果在平时,如果你去问我们的员工,我自信我应该表现得更好。
问:你觉得之前在易初莲花、百安居的管理经验,能复制到如家这边来吗?
答:我认为,职业经理人在国际企业工作之后,如果要在民营企业,或者中国本土企业中有所作为的话,不能百分之百把那些经验都复制过来。而更多应作为一个桥梁,消化吸收式地把那些可以在现阶段,让民营企业,或者本土企业得到发展的经验,进行嫁接。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所谓的“空降不适症”。
问:如家现在运用的一种草根会议的模式,是你从百安居带过来的吗?
答:对,这是一个员工对主管评论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基层员工直接跟总裁对话,中层管理层不参与。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听到,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感受、他的要求、他对未来企业及他自己发展的要求,以及他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和不满意、他对主管的满意和不满意。我觉得西方管理有很多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例如非常尊重人。
问:但是一般基层员工面对高层,肯定会有顾虑。他们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吗?
答: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特别是东方文化,特别是我们中国人,都比较含蓄,不太愿意直接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但是这其实跟企业营造的文化有关系。第一次,可能他们非常不敢;第二次,可能不那么直接,但是他会觉得两次以后,有些地方确实在改善,有些东西,也没有因为讲了之后会受到任何指责,或者受到任何打击报复,那他就会放松了。
在这种过程中,事实上是让员工在释放。在这种释放的过程中,你会听到越来越多直接的、真实的东西。
问:真的达到这种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有没有觉得自己很累?
答:我觉得非常愉快和享受。我觉得人要懂得去享受自己的生活,这个享受并不仅是狭义上的。当然那也要,这是生活。但是你要去享受在每时每刻的一些环节,你会非常愉快和享受,然后会保持一个非常好的、积极的、平和的心态,从事每天的事情。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如家发展这么快,你说在工作中不累,那是不现实的。但是其实我觉得很开心。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