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R >> rou >> 柔石 >> 正文

 

柔石 二月

柔石于1929年写作出版的小说《二月》,记录了一个追求进步的年轻人在大革命到来前夕的心路历程。沈傲君表示,她所塑造的文嫂,是个端庄善良的新寡,丈夫的去世已使她陷入生活的困境,当她知晓了人们对她与萧涧秋的眼光所包含的内容后,顿时感到今后的人生似乎没什么路可走了。  
最后,还让我们又从表现不足角度考察鲁迅为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所作出的评论吧。 
  鲁迅在《小引》中,对作品主人公肖涧秋来到芙蓉镇中学两个多月的活动情况,是这样说:“浊浪在拍岸……弄潮儿则于涛头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滨的人,一溅水花,便觉得有所沾湿,狼狈起来。”并补充道:“他极想有为,怀着热爱,而有所顾惜,过于矜持,终于连安住几年之处,也不可得。”⑾从这段评论看,鲁迅对这个人物,在表现上,显然是感到有些不足的。 
  肖涧秋虽然是个“怀着热爱”,“极想有为”,甚至“常要将自己的快乐反映到人家底不幸的心上去”的青年。而作品却将他的“怀着热爱”,纠缠于去身边杂事,纠缠于对年轻寡妇文嫂母子的关心上(还有与陶岚的纠缠上)。是爱情问题吗?他却又是个“徘徊海滨的人,一溅水花,便觉得有所沾湿,狼狈起来。”尽管如此,这也不能见容于那个“交头接耳”的旧社会。于是谣言蜂起,舌箭伤人,而且恐吓信也来了,诋毁和威胁他:“左手抱着小寡妇,右手还想折我梅。此人若不驱逐去,吾乡风化安在哉!”很明显,要驱逐他。这给他带来“不安的大苦痛!” 
  而且形势对他急转直下:“孤儿病死,寡妇自杀。谣言更多,他更感到形势紧迫。面对这种形势,他不是起来战斗,而是“决心遁走”,终于“被挤到女佛山——上海去了”。从知识分子道路来说,如鲁迅所评述的,作者也还是写出了“近代青年中这样的一种典型”。显然,语意间是有些感到不足的。这也如恩格斯评《城市姑娘》一样,就人物本身来说,还是写出了“这样的一种典型”,但是就“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看来,鲁迅对柔石《二月》里这个“近代青年”,还并不是他倾心赞许的典型,不是他高度思想要求的典型。诚如鲁迅在《〈二月〉小引》中暗示的。肖涧秋并不是时代的“弄潮儿”,只不过是“徘徊海滨的人,一溅水花,便觉得有所沾湿,狼狈起来”一类人物。问题在于作品没有很好地写出“环境着这些人物的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那么,环绕着肖涧秋并可能促使他行动的环境该是种什么环境呢?从总的社会情势来说,按文嫂丈夫死于攻打惠州城之役的情势,应该是大革命时代的社会情势。就肖涧秋的思想来说,对当时的时代情势也不是毫无感受的。例如他从芙蓉镇遁走后,从女佛山写给陶校长的信中就流露过这样一句话:“人说光明是在南方,我亦愿一瞻光明之地”。可见他对新的社会情势还是有所感受,甚至向往的。而且从肖涧秋的性格看,他本质也还是“极想有为,怀着热爱”。“常要将自己的快乐反映到人类底不幸的心上去”的青年。从这些性格特点看,作品的情节,是很可以用更新、更高的思想表现人物性格的新因素来——写出大革命时期“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这样,作品不仅能深刻地反映出典型的社会发展情势,而且作品的主题思想将出现较新、较恢宏的意境。鲁迅对作品的情节表现,婉转透露出较高思想要求,能说不值得我们革命文艺工作者深入体会、而又拳拳服膺的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柔石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柔石 二月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