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 石
一
柔石:姓赵,原名平复。一九○一年生于浙江台州宁海县。因家庭困难,十岁方入小学。一九一七年入杭州师范,爱好写作,为“晨光社”社员。毕业后任小学教师,并从事写作,有短篇小说《疯人》。一九二三年到北京大学旁听。回乡后,从事教育工作,致力于教育改革。大革命失败后,柔石逃往上海,从事革命文学活动。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为《语丝》编辑,并组织“朝花社”,于创作之外,并致力于介绍外国文艺。 一九三○年,自由运动大同盟发动,柔石为发起人之一,左联成立后,他被选为常务委员,兼编辑主任。五月,代表左联参加全国苏维埃大会。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被捕,二月七日被秘密枪杀,身中十弹。著译作品有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中篇小说《二月》、戏曲《浮士德与城》(翻译)、《阿尔泰莫夫氏之事业》(翻译小说)共十二种。
二
柔石:原名赵平复,1902年生于浙江宁海(今并入象山),1917年赴台州,在浙江省立第六中学读书。1918年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1925年春赴北京,在北京大学当旁听生,年底回浙江任镇海中学教员,后任教导主任。1927年春,创办宁海中学,并任县教长。1928年5月参与宁海亭旁农民暴动,失败后到上海,从事文艺活动。1930年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柔石当选为执行委员,次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左联”代表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嗣后,作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一篇。作品有: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中篇小说《三姊妹》、《二月》;短篇小说集《希望》。译著:卢那卡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高尔基的《阿尔泰莫诺夫氏之事业》、《丹麦短篇小说集》。
柔石:不死的青春 1、龙华喋血
1931年2月7日晚,国民党龙华警备司令部监狱在收风时,看守长亲自带人点名,点完一间号子(牢房)便销上一间。这条森严的收风是从未有过的,犯人预感到要出事了。 深夜,看守长拿着名单指挥看守提人,提出来的犯人戴着脚镣向前走,一边回头与狱友们点头告别。 就这样,二十几名共产党人排成一行,走向刑场,哗哗的铁镣声打破了沉寂的暗夜,行刑的士兵把黑洞洞的枪口从屋子里伸出来。突然,一阵枪响,前排的同志倒下了,后排的同志也在高呼“中国革命万岁!”等口号声中倒了下去。 屠杀的枪声停止了,空气已经凝结,烈士们的遗体被抛入早已挖好的坑内填土掩埋。殷红的鲜血浸过了土层,映红了墨黑的长夜,射向辽远的苍穹! 二十多名年轻的共产党人被残酷地杀害,举世为之震惊! 在殉难的烈士中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五位青年盟员,他们就是: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和殷夫。 1933年2月,在左联五烈士牺牲两周年的忌日,鲁迅先生沉痛地撰文: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
2、金桥柔石
柔石这个笔名,因为他的《二月》等名篇而为人熟知,但是柔石的本名及他这个笔名的来历人们则知之不多。 柔石的家在浙江海临县城内,这座浙东山城,负山面海,柔石家的门前是阡陌纵横的田园,东侧的路上有一块很大的长石条,石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