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外科学家裘法祖
|
>☆ 他把生命交给你了,你应该尽心尽职地抢救他
在《误诊误治》杂志创刊10周年时,他们特别写了一篇题为“感谢裘院士”的文章,因为裘法祖是这个杂志创刊以来第一个接受采访的专家,他希望自己失败的经验能帮助年轻医生少走弯路。 裘法祖一生不仅为我国的医学以及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作为一名医生,他对病人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尽职尽责。2001年,87岁的裘法祖荣获了中国医学基金会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医德风范终身奖,这个奖项旨在表彰医德医风堪称全国楷模的老专家,目前全国只有四人获此殊荣。
☆ 我觉得对不起她,她吃了很多苦
被裘法祖称为“老太婆”或“老太太”的是他的夫人,在家里,裘法祖对夫人还有一个昵称叫“妈妈”。 裘夫人原籍德国,是裘法祖在慕尼黑大学教书时的学生,两人在德国相识相恋,并于1945年结婚。因为医生在德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那时裘法祖夫妇有着自己的别墅和汽车。抗战胜利后,他们一起回到了中国。回国后天壤之别的生活让裘法祖也始料不及,但是这位德国姑娘却表现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宽容与善良。 来到中国后,裘夫人在同济医学院担任医用德语教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学校里很多德国人都回去了,她不但没有回国反倒加入中国国籍,并谢绝了德国政府授予她的双重国籍。这样裘夫人就不再享受外国专家待遇,很多年她的工资每月只有141元钱。在裘夫人的影响下,他们一直住在不到60平米的房子里,放弃了本该享受的大房子。现在孩子们回家看望他们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裘夫人的中文不是很好,在家里看电视时裘法祖就是她的随身翻译。自从64年前裘法祖与裘夫人在德国相识,裘夫人就始终左右相随,两人演绎了一段被称作是绝世爱情的师生恋。 现在裘法祖尽量不在外面吃饭,有时间就会多陪夫人。他的学生如果有事情找他,大家也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都不在晚上七八点钟给他打电话,要等裘夫人睡觉以后,稍晚一些的时候再打;因为裘夫人身体不好,这个时候裘法祖要照顾夫人洗、睡。
☆ 德比才还要紧
裘法祖是我国最早发起编写全国统一医学教材的专家,由他和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吴阶平一起编写的42万字的《黄家驷外科学》,堪称中国外科学经典著作,成为各医学院校的指定教材,为解放后我国医学教育步入正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编写《黄家驷外科学》时,裘法祖是主要撰稿人,但是他却把吴阶平的名字放在了前面,后来吴阶平又在书稿上把自己的名字勾到了后面,这件事在出版界一度传为美谈。当《黄家驷外科学》第三版出版后,黄家驷先生去世了,裘法祖把出书的稿费专程送给了黄先生的夫人。 在裘法祖的组织下,我国的医学教材从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发展到了今天的50多本,这项工作倾注了他40多年的心血。2004年4月,90高龄的他还专程从上海来北京,参加全国的医学院校教材会议,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年轻医生,裘法祖还把自己150多万元的科研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了裘法祖青年外科科学家奖。
主持人:作为一个医学泰斗级的人物,您的居室居然只有五十多平方米,非常简单,也非常狭窄,我们真是很难想像。 裘法祖:我住在里边很舒服。本来我有两套房子,我住的这套房子对面还有一套房子,加起来有一百多平方米。有一天我和老太太在窗口往楼下看,看到有一个小孩子指着楼上说:你看裘法祖住这么多房子,一套房子有三扇窗户,两套房子有六扇窗户。那个小孩子看到我们了,就说:看,房子都是这个房东的。我家老太太听懂了小孩子的话,于是就说,我们是住得太多了,让出来一套吧。
主持人:您就让出来了一套? 裘法祖:我再也不要了,房子即使空在那里,人家叫我搬回去,我都不要了。很多人都没房子住,我们住这样的大房子不好。我的老太太对我影响很大,她的思想非常好,她是我的政委,不是党员的党员。在很多小事情方面,她教导我很多,比如我写信的时候,写"我同某某人",她看到了就说,你写错了,应该是"某某人同我"。
主持人:一定要把别人放在前头。 裘法祖:对。
主持人:她经常会在这些细节上来提醒您? 裘法祖:对,要尊重人家的劳动,要关心人家。另外她对我家保姆也很好,我们以前有一个老保姆,人非常好,后来生病了,脑出血,我送她到医院去,我家老太太每晚就到医院里给她擦身。
主持人:给老保姆洗澡? 裘法祖:医院的同事看了都觉得不得了--奇怪得很,这个外国人给中国的老妈妈洗脚、洗澡!
主持人:是不是您也没有想到她会这样? 裘法祖:我也没想到。在病房里给老保姆洗澡,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主持人:您的夫人在怎样做人上给了您很多的帮助? 裘法祖:可以这样讲。
主持人:所以说您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裘法祖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外科学家裘法祖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当代“医圣”--追记裘法祖院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