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惊世才华
|
他是我国腹部外科及普通外科发展的主要开拓者;他是我国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他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从1946年10月在海轮上救治生命垂危的病人,到2008年5月为转入同济医院的四川地震灾区的重症伤员亲自会诊,作为中国外科学的奠基人,这位从事外科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的九旬院士,用自己的“鬼手佛心”,点燃了一盏盏生命之灯。 外科“全才” 1946年10月,在一艘从德国开往上海的海轮上,一位30多岁的中国医生在船甲板上成功地为一名肝脏破损、生命垂危的病人实施了肝脏缝补手术,病人因此转危为安。 这在当时只能做阑尾切除等小手术的中国引起了轰动。船未抵岸,这件事已经被各大报纸所报道。而回到祖国的这名医生也很快用他的高超的医术证明了自己。他的名字——裘法祖,很快传遍了上海滩。 上世纪40年代,裘法祖在我国外科界有“全才”之称。在当时不分各类专科的国内外科大夫中,裘法祖能从头到脚做各种外科手术。但经过长期的实践,裘老敏锐地觉察到传统“大外科”的滞后,不久即在国内率先将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小儿外科、泌尿外科、脑外科及神经外科等专科。 在外科手术方面钻研,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不少于20多种,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的新的手术方法。 “裘式刀法” 一刀下去,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完好无损。几十年来,裘法祖以一手独特手术风格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裘氏风范,成为中国外科界的一把宝刀。 对此,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吴在德教授曾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我看过很多专家开刀,当然也有开得好的,但是裘教授的裘式刀法真是一点不假。开刀肯定会出血,但是裘教授开刀解剖得很细致,层次分得很清楚,出血也很少。” 裘派风范不仅以精确见长,手术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而且在选择器械时也尽量减少对病人的损伤。 移植鼻祖 从1954年末成功完成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到80年代末,国外器官移植已经挽救20多万人的生命。而在中国,最早迈出器官移植第一步的就是裘法祖。 上世纪60年代,器官移植在美国崭露头角,裘法祖和其学生吴在德、夏穗生闻风而动,于1965年9月创建了腹部外科研究室。1980年,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研究所经卫生部批准成立,裘法祖任所长并随即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病房。 裘法祖是中国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第一人。直到现在,裘法祖主持的肝移植仍然保持着两项全国纪录:例数最多,存活时间最长。 院士医生 除了精湛的医术,裘法祖一生著书立说,重视科学研究,由他提出并亲自主持和指导的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肝移植研究获1979年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1948年,他创办了国内第一本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1973年率先组织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外科学》试用教材,开创了编写我国自己的高等医学教材的先河。 裘法祖一生撰写论文240余篇,主编了《一般外科手术学》、《医学百科全书》、《黄家驷外科学》以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等巨著,参与起草了1999年5月《中国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和《人体器官移植法》等相关医学法律。 1993年,通过一份朴实的事例推荐报告,裘法祖获得院士申请的全票通过。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在晚年成了名副其实的“院士医生”。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裘法祖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惊世才华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裘法祖生平 |
下一篇文章: 裘法祖院士:真心诚意待病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