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已顺利运行4年多,对于大坝质量,三峡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表示——三峡大坝500年没有问题
三峡大坝全景 蒙亮 摄
自2003年6月蓄水成功以来,三峡大坝已顺利运行了4年多,但外界对大坝的质量却有一些议论。
对此,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在接受采访时说,因有着科学合理的设计、优质的施工质量和良好的运行维护,三峡大坝质量优良、安全可靠。对于“三峡大坝可以管500年”一说,潘院士说,这虽然不是一种正式说法,但并非没有根据。以我个人之见,这样高质量的大坝,500年没有问题,寿命甚至会更长!
两套系统严把关
潘家铮强调,混凝土的质量是影响大坝寿命的关键性因素。十几年的实验证明,三峡大坝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很合理,混凝土十分稳定,保证大坝具有足够的抗压性、密致性和耐久性。据悉,大坝是按照抵御烈度为七度的地震标准设计的,而三峡地区历史上的地震烈度不超过六度。
据介绍,大坝的承建单位长期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经验丰富。同时,三峡工程设置了班组、施工单位、三峡总公司和国务院质量检查组四级由下至上的检查体系,随时对大坝的质量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和把关。“我们每次都是彻彻底底地检查,确实没有问题才能验收。”潘家铮说。
此外,大坝内部安装了很多检测仪表,可以时刻观察大坝的运行情况,且定期有人对大坝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马上报告。这两套严格的监测和维护系统保证了大坝的安全运行。
大坝“裂缝说”真相
针对国外个别媒体“三峡大坝出现裂缝,是‘豆腐渣’工程”的报道,潘家铮指出:“危害大坝安全的结构性裂缝并不存在,裂缝有手掌一般宽的说法,更是纯属无稽之谈。”
据介绍,三峡大坝的缝有两种。一种是设计的缝,即大坝横截面上的纵缝与横缝。因大坝体积巨大,需分成多块建设,然后在接缝处进行灌浆处理,形成一个密实的整体。潘家铮说,由于热胀冷缩,个别坝段中已经灌好的纵缝,有一部分会被重新拉开,宽度只有0.1毫米左右,细如发丝,被称为“纵缝脱开”。根据力学原理,受蓄水的压力作用,坝块之间的纵缝又会重新贴合。经过严格的计算和研究,这部分重新拉开的纵缝,对大坝的变形和应力不会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他还强调,这种纵缝脱开的现象,在其它高的重力大坝中同样存在。
另一种是浅层裂缝。三峡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表示,受混凝土温度变化和气候干湿等因素影响,大坝表面会产生细微裂缝,裂缝长度均在3米以内、宽度仅0.1毫米,同样细如发丝。这些浅表裂缝通过灌浆及表面处理便可解决,对三峡大坝的结构安全不会造成影响。
“我们对这些浅层裂缝进行了严密的检查和修补。大坝内的仪表显示,并没有水渗入这些裂缝。而且在三期工程右岸大坝的建设中,施工质量进一步提高,600万方混凝土的大坝上没有出现一条裂缝,这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过的事情,我们也算创造了一个奇迹。”潘家铮说。(单姗 王菲)
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表示,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工程。“它提供的是清洁能源,如果改用煤炭发电的话,每年要向大气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而且大坝防洪的作用不可替代,还可以带动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据了解,现在库区的治污能力已超过排污量,三峡长江干流水质始终优于三类,有的地区已达到二类标准。
对于近两年来川渝地区的水旱灾害,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解释说:“根据气象专家的分析,三峡库区的影响非常有限,对气候的影响不超过10公里,对温度的影响不超过1摄氏度。重庆地区的暴雨是在上万米的空间范围内形成的,三峡大坝只有185米,因此不会造成影响。”
据了解,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中国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仅珍稀和经济鱼类,就已放流多达2亿条。同时对一些珍稀特有的陆生动植物,也做了很好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