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到了陕北,第四方面军滞留在雪山草地,长江以南只有红二、红6军团这一支主力红军孤军坚持。蒋介石调集了十一多个团的正规军,围攻湘鄂川黔苏区。敌军采取堡垒战术,严密封锁,步步紧逼,将我军逐渐压缩在苏区中心的狭小地带,企图一举消灭。苏区一天天缩小,形势一天天变得严峻。因此,红二、红六军团决定实施战略转移,跳出堡垒区,打运动战,在湘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
让妻子和孩子来青海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的当日,廖汉生所在的第一军就接到了野司的命令,向青海进军。8月27日,廖汉生和贺炳炎率部队来到黄河上游的永靖渡口,敌人已经将渡口原来的铁索桥彻底破坏了,大小船只也被掠走或烧毁。廖汉生和贺炳炎仔细察看了渡口情况,决定放弃架桥,用牛羊皮筏子渡河。廖汉生派出政治机关干部和大批指战员到沿岸老百姓家中深入宣传,在群众的积极支持下,很快就收集到大量皮筒,赶扎出上百只皮筏子,并且找来一批经验丰富的水手。8月28日凌晨,先头部队乘坐皮筏子冲过黄河激流,抵达北岸,迅速控制了渡口,夺占了山头阵地。而后,全军各师、团依次乘皮筏子渡河。为了不给回窜青海之敌以喘息之机,侦察人员组成的骑兵先遣队,查明沿途敌情,开辟前进通路。先遣队轻骑快马,昼夜兼程。大部队随后跟进,浩浩荡荡,似铁流滚滚。9月5日,第一军先头部队进入西宁。从此这一天就作为青海解放纪念日载入史册。正巧,廖汉生的二女儿也在9月5日出生了,廖汉生特意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涤青”,以纪念我军如铁流一般荡涤青海之敌。随后,他把妻子和孩子也带到了青海,在青海安家落户。
将军档案
1911年11月14日,廖汉生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土家族。1927年积极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3月参加贺龙等同志发动的工农武装斗争。1933年5月任湖北鹤峰县第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7月调任红三军军部书记员,由贺龙、关向应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5月出席了党在延安召开的苏区代表会议。1941年,廖汉生同志到延安八路军军政学院、政治学院学习。解放战争开始后,廖汉生同志任晋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晋北战役。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政治委员,率部进军大西北
日月山修路纪念碑
1950年4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给一军下达了修筑青藏公路西宁至黄河沿段、宁张公路西宁至大梁段两条公路的任务。
自古以来,青海高原上只有牦牛商队踏出的一条唐蕃古道,被人们视为畏途。青藏、宁张公路的修筑,对于建设新青海、支援西藏解放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筑路大军在数百里筑路线上摆开战场,搭起布帐篷,垒起铁匠炉,使用钢钎铁锤、铁锹大镐等简陋的工具,开辟道路。廖汉生和一军其他领导贺炳炎、王尚荣、杨文安、吴融峰等共同题签了竖立在日月山上的修路纪念碑。
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廖汉生和他的战友们带领青海军民团结奋斗,迅速医治了旧社会留下的千孔百疮,使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青海屹立在祖国的江河之源。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