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廖汉生
|
34年初任红3军政治部秘书。1934年春起任红3军7师党委书记,后任9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龙家寨、浯溪河等战斗。1935年初起任红2军团(湘鄂川黔省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后任红2军团4师代政治委员,6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后坪、忠堡、招头寨、板栗园等战斗。同年11月参加长征。1937年5月出席延安召开的中共苏区代表会议。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副团长、政治委员,参加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雁门关、收复七城等战斗。1938年冬随部挺进冀中,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副政治委员、代旅长,参加了齐会、陈庄等战斗和百团大战。1941年春起先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副政治委员。1943年起任中共中央党校第二部、第四部组教科科长。1944年11月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到中原(豫鄂边)。1945年起任中共襄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党委代书记,江汉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并代理江汉区党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起任晋绥军区晋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同年11月起任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1947年3月起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兵团(后为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宜川瓦子街、西府陇东等战役战斗。1949年2月1日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陕中、扶郡、陇青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军政治委员,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第二书记兼青海军区政治委员(1949年10月1日至1952年5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2年8月至1954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第五书记(1952年9月起),1954年3月至1955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五书记兼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4年5月起)。1954年11月至1967年3月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至195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9月至1959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959年10月至1960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60年11月至1967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其间:1959年12月起任北京军区党委常委、第二书记、第三书记。1960年1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1973年12月至1975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党委常委。1975年2月至197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第一书记;1977年9月至198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1月至198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80年4月起)。1983年6月、1988年4月相继当选为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1988年3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0月5日6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是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廖汉生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廖汉生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开国将军廖汉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