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M >> meng >> 孟德尔 >> 正文

 

孟德尔的幸与不幸

p://bbs.cqzg.cn基因突变的第一人。在认为自己已发现了变异产生的原因之后,他就转往研究性状的传递问题。到了1900年,他认为自己已发现了遗传定律,写成论文,一式两春秋网http://bbs.cqzg.cn份,分寄法兰西科学院和德国植物学学会。法语版的论文先登了出来,德国植物学家柯灵斯(Karl Erich Correns)读了以后,发觉实际上就是孟德尔所发现的定律,就给德弗里斯寄去了一份孟德尔的论文。德弗里斯赶在德语版论文出来之前,匆匆忙忙在论文中加注了孟德尔的论文,但是声明在实验就要全部完成并已得出结论春秋网http://bbs.cqzg.cn后,我才读到了孟德尔的论文。我们现在知道,至少在一年前,很可能是两三年前,德弗里斯就已经读到了孟德尔的论文。在那以前的论文中,德弗里斯把遗传机制设想得过于复杂,因此得到的实验结果总是不对头,只有在读了孟德尔的论文后,他的实验结果才出现了那个神奇的3:1比例。
柯灵斯也在做植物杂交的实验,在德弗里斯之后也赶紧发表了实验结果。当然,在论文中他提到了孟德尔,但是象德弗里斯一样,也声明是在自己独立地发现了遗传定律之后才读到孟德尔的论文的。柯灵斯是拿戈理的学生,也许很早就已从老师那里得知了孟德尔的工作。如果不是柯灵斯的揭发,弗德里斯不会提到孟德尔,但是如果柯灵斯抢在弗德里斯之前,他大概也不会提到孟德尔。但他们万万没有想春秋网http://bbs.cqzg.cn到的是,在奥大利亚有一位植物学家丘歇马克(Erich Tschermak) 也在做类似的实春秋网http://bbs.cqzg.cn验,并在几星期后发表了论文。这时候孟德尔的名字已经传开来,丘歇马克在论文中引用了孟德尔,但是同样声称自己先独立地发现了遗传定律,然后才去验证孟德尔的实验。 很可能,在德国那本文献目录出来后不久,这三个人就都读到了孟德尔的论文。不管他们承不承认,不管他们发表论文的动机如何,这三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在一年之内同时发表论文宣扬孟德尔,使孟德尔定律很快引起了生物学界的重视。生物春秋网http://bbs.cqzg.cn学界掀起了验证孟德尔定律的热潮。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广,孟德尔定律的局限性也被一一发现了。
我们现在已知道,生物性状的遗传并非总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如果把红花金鱼草(RR)和白花金鱼(rr)杂交,得到的第一子代F1(Rr)开的是粉红色的花,看上去似乎是父母性状的融合。但是基因并没有融合,让F1自交,得到的F2会有粉红花、红花和白花,比例分别是2:1:1,仍然符合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只不过杂合体(Rr)的表现型介于纯合体之间。这种现象,在分子水平上是很容易理解的。生物性状是蛋白质起作用的结果,而蛋白质是由基因春秋网http://bbs.cqzg.cn编码的。在金鱼实验中,基因R编码一种酶,这种酶能够催化一种反应导致在花瓣中生成红色色素,而对应的基因r所编码的蛋白质则缺乏这种催化能力。纯合体rr因此不能合成红色色素,生成了白花。杂合体Rr有一个等位基因编码这种酶,能够合成一些红色色素,生成粉红花,而纯合体RR则有两个等位基因同时编码这种酶,能够生成更多的色素生成红花。只有当一个等位基因能够完全取代两个等位基因的作用时,才会出现显隐性现象,这是比较少见的。春秋网http://bbs.cqzg.cn
一个性状也不总是只由一对基因控制,它往往是两对甚至许多对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人的肤色,就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其结果,才出现了子女的肤色是父母的融合的假象。
孟德尔第一定律是普适的,但是第二定律(独立分配定律)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当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是位于不同的染色体时,它们才独立地进入配子自由组合。如果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它们就会连结在一起进入配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孟德尔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孟德尔的幸与不幸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