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两处
12月11日9时,毛泽东给林、罗、刘发去了一份长长的“详告”电报,详细地对平津战役的重心和兵力的部署及歼敌先后顺序作了明确具体的指示。这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的《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
这之前的11月22日,也就是刘亚楼主持的北平第一次和谈因为傅作义的毫无诚意而中止后的第二天,傅作义的王牌军三十五军,在新保安这块令他们永远遗憾的土地上消失了;在国民党军中有“骁将”之誉的军长郭景云,也自杀身亡。24日发起的张家口战役,除敌第十一兵团司令孙兰峰化装成伙夫带几个随从逃窜外,近7万余人遭全歼。
当刘亚楼和东野总部首长收到中央军委的祝捷电,把满盈盈的胜利美酒举到唇边时,他们也十分清醒地看到:平绥全线的解放,使北平之敌西逃的希望变成了泡影,但却增大了敌人从海上南逃的漏斗口。
按照中央军委12月11日的战略部署,东面先歼灭塘沽之敌,控制出海口,西面拿下新保安,是关系全局的两着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了,就全局皆活了”。现在新保安攻克了,塘沽这个“最重要”之点,却连如何打的方案还没有踪影,真叫人着急啊!
平津前指授命邓华指挥七纵、八纵、十二纵3个纵队夺取塘沽、大沽,切断敌人东逃之路,可他们认为攻击塘沽于我不利,建议缓打。中央军委接到报告后,于12月26日电示林彪、刘亚楼(此时罗荣桓已去西柏坡):“攻击塘沽似以推迟至下月上旬为适宜。”
平津前线总部,那张几乎占去了整面墙的地图上,两只鲜红的箭头拖着扇形的尾巴戳向塘沽、天津。刘亚楼内心包容着岩浆一样炽热的火,仔细看着地图琢磨,眼光在天津、塘沽之间缓缓移动。他读出了地图以外的战事:塘沽以东、以北地势开阔,盐田连绵,冬季不结冰,河流纵横,不能构筑工事,不便大部队运动与接敌,更不能对敌形成四面包围;并且,蒋军兵舰摆在海上,守敌5个师随时准备登舰;敌十七兵团侯镜如的司令部及防守司令部统统设在军舰上——真是一根很难啃的骨头,一条很滑很滑的泥鳅,搞不好,没等你近前,它就溜,溜进大海……
这个仗不能打!可是,这又是中央军委的部署,既然军委把它列为关系全局的“最重要”之点,必有其战略意义。刘亚楼觉得军委的部署是有道理的:军委大局在胸,通观全盘,洞悉形势;他,平津前线司令部的参谋长,站在一个方面军位置上的执行者,只是对一个方面的情况熟悉,对全国这个大局至多了解个大概,而且有许多重要的情况不能及时知道。在否定与肯定之中,刘亚楼细细琢磨着。他决心亲自前往塘沽实地勘察,听取部队的意见。
12月28日,刘亚楼率萧华等冒着凛烈的北风乘军用吉普来到攻塘部队指挥部北塘后,立即召开会议,听取各纵司令员对塘沽地形、敌情和攻打塘沽得失利弊的分析。七纵司令员邓华、一纵司令员李天佑、二纵司令员刘震认为:在这样的情况和条件下打塘沽,部队伤亡太大,而攻取天津则更有把握,有利于全局。
通过实地审议,刘亚楼更坚定了“不打塘沽转而夺取天津”的决心。
在战斗就要打响的时候,却要改变作战计划,的确不是一件寻常的事。首先,这种建议很可能招来“不好打而不打”、“不执行命令”之嫌。塘沽、天津两地之敌,军委都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歼灭,这含糊不得,也是不允许含糊的!但是,第一枪打向哪里?军委的电令是“先打塘沽,后取天津”,几乎没有给前线部队留任何商量余地。刘亚楼以对党、对军队、对上级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回到司令部后向林彪作了汇报:塘沽是敌南逃的唯一道路,我们必与性命同等视之。问题是,先打塘沽确实难以行得通,困难很多,打起来不但守敌死守,平、津之敌也可能增援以至倾巢突围,那时将是一场恶战。退一步讲,敌人不死守,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塘沽守敌连司令部都搬到了军舰上,能老老实实地呆着挨打而不迅速逃去吗?他们就像一群落在树上的飞鸟,即使你是神枪手,也不可能将其全歼。你的枪一响,顶多打死三两只,其余的必然全部惊飞。不能全歼,却要我们付出偌大代价,打它又有多少用?塘沽解放,控制出海口,这固然能起到堵死北平之敌退路的作用,但如果转而拿下天津,不是同样能封北平之敌的海上逃路吗?要把傅作义打痛,伤其元气,塘沽不堪,必须攻打平、津两处。北平是文化古都,打不得,因此天津最合适。 刘亚楼如竹筒倒黄豆般一口气说出了他的想法。作为司令部参谋长,他也许比别人更明白突破口选在哪里的重要性。
林彪对刘亚楼的性格、才智和指挥能力已了如指掌,乐于倾听参谋长的意见:那你说打天津较之打塘沽有哪些益处呢?
刘亚楼滔滔不绝地讲开了,声音明快洪亮:我从中央要我们抑留华北之敌的指示精神考虑,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由傅作义心腹陈长捷防守。这里有坚强工事,有13万人。我们拿下天津,就打到傅作义痛处了:第一,他从海上逃走几乎不可能了;第二,他在北平的20多万人,不接受我和谈条件,就只有被围困而死,这就叫逼和。
林彪静坐在桌前的藤椅上,一双眼睛似幽深的井。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他终于说话了:打塘沽还是打天津,这个先后顺序不弄好,势必影响整个平津大战。我看可以把想法提出来,把实际情况报告给军委。
得到林彪首肯后,刘亚楼连夜起草一份紧急电报,发给中央军委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