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e >> 列文虎克 >> 正文

 

列文虎克的预言成真

  17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在他的《微物论》著作中预言:未来,人类也许会用人工的办法,像蜘蛛一样生产出丝。

  18世纪30年代,法国科学家卜翁看到列文虎克的著作,对蜘蛛的吐丝过程做了研究。通过解剖,卜翁发现蜘蛛腹内有一个“纺织腺”,专门用于制造和贮存吐丝用的粘液。于是他将上万只蜘蛛的粘液取来装入针筒,用力一压针筒,便可生产出细丝。他用这种人造蜘蛛丝编织了一副手套。可这蜘蛛丝容易断,并且一见火就会熔化,产品实用性及生产代价都有问题。

  这时有人注意到了蚕。法国化学家罗满对桑叶和蚕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两者的成分都有碳、氢、氧3种元素,但蚕丝中还含氮。在桑叶中加一些氮,便有可能制成蚕丝。

  1855年,瑞士化学家奥蒂玛斯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将桑叶放在含氮的浓硝酸及浓狎酸混合液中,桑叶很快溶化,形成一种毛茸茸的东西,将其溶解在酒精和乙醚混合液中,果然得到一种粘稠的液体。再将液体装入针筒,用力一压,针头就吐出一根长长的丝。但这种“蚕丝”还是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法国科学家柴唐纳脱是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学生,他是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1884年的一天,柴唐纳脱无意中发现照片的底片溶解在酒精和乙醚的混合液中,形成一种粘稠的液体。他想起了科学界关于发明人造丝的难题。因为那时照片的底片是用硝化不完全的硝化纤维制成的,而用于制造硝化纤维的硝酸含氮,且可溶化桑叶、棉花等。柴唐纳脱便用针筒装上液体,一试,针头果然喷出一根细细的丝!这是世界上第一根真正的人造丝。1889年,柴唐纳脱发明的人造丝在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得到人们的好评。此后,人造丝织成的衣服渐渐在上层社会流行起来。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在巴黎一盛大宴会上,一位身着人造丝白礼服的公爵夫人不小心碰到一先生的香烟,整件礼服燃烧起来。这位夫人终因烧伤严重,抢救无效而死去。这件事曾一度使柴唐纳脱声名狼藉。后来,法国化学家夏东奈特发明了一种方法:将人造丝放在硫氢化铵溶液中浸泡,人造丝就不容易燃烧了,但也没有原来那么好看了。

  德国化学家布伦内和弗梅查利在德国化学家许维茨的论文中看到,作者在一次实验中,曾不小心把一杯铜氨溶液打翻,用药棉去吸取溶液,结果棉花缩成一团,并且变得很粘稠。于是,布伦内和弗梅查利将一团棉花放入铜氨溶液,果然棉花消失了,溶液变稠了。他们又用针筒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溶液可以抽成丝,但很容易折断,根本无法用来织布。这两位知识渊博的化学家,想起了文明古国中国的烹饪技术中生产粉丝的工艺,即将淀粉装在有许多小孔的铁筒里,然后将淀粉挤入一锅沸腾的水中,这样经过沸水的粉丝条就变硬了。按此思路,他们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使丝变坚固的溶液——氢氧化纳。这样,经过氢氧化纳处理的铜氨人造丝就可以织布了。但是,用于制作铜氨人造丝的原料是优质棉绒,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英国化学家劳鲁斯和贝文想到了用木材等做原料制造人造丝。木材等植物中的许多成分不适宜制造人造丝,且木材等植物中的纤维质量较差。因此,必须用一种合适的溶剂对木材等植物进行处理。劳鲁斯和贝文整整找了3年,找到了理想的溶剂——三硫化碳。1892年,劳鲁斯和贝文发明了“粘胶人造丝”,其质量不仅比此前的人造丝好许多,而且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然而,人造丝发明的“接力棒”的传递并没有到此中止。后来,德国化学家秀吉贝尔发明了醋酸人造丝。这种人造丝的质量与粘胶人造丝不相上下,在几十年里二者难分优劣。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列文虎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列文虎克的预言成真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