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等都认为,“五大”以后党中央机会主义领导的中心在于强调联合小资产阶级,拒绝执行大会关于土地革命的决议。
春秋网http://bbs.cqzg.cn从“八七会议”把民族资产阶级与蒋介石等同起来作为革命的对象起,城市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党的辞典上就成为一种可疑的、危险的角色,“唯成份论”开始抬头:
把“一般手工业者、商人、学生、店员及城市贫民”统统当作小资产阶级,对小资产阶级又不是联合第一,不讲照顾他们的利益,而是用绝对的无条件的阶级斗争,即所谓“革命方法”来强使小资产阶级跟着自己走,这种做法就会把小资产阶级大部分驱赶到豪绅一边。(李维汉,1986:179)春秋网http://bbs.cqzg.cn
春秋网http://bbs.cqzg.cn 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因此弥漫开来。1927年《决议案》把“八七会议”后的一些错误和失误归罪于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要求“将工农分子的新干部替换非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之干部。……使党的指导干部之中无产阶级有贫农的的成份占最大多数。”要求“指导干部工人化”、“指导机关工人化”。对于这种“一刀切”,周恩来曾有批评:“把工人干部当作偶像,对知识分子干部不分别看待。那时李立三同志当广东省委书记,曾说:知识分子的作用完了,今后只有依靠工农干部。所以广州起义失败后,教导团有几百学生军退到海陆丰,就没有把他们当干部来使用,而把他们编到第四师去当兵,后来绝大多数在作战中牺牲了。”(李维汉,1986:193─194) 春秋网http://bbs.cqzg.cn 瞿秋白、李立三是知识分子,党的其他领导人也多是知识分子。后人对他们摒弃个人情感意绪以革命纪律和意志约束自己的献身精神也许会肃然起敬,但对其左的恐怖也肯定不寒而栗。过激行为是农民的本色,但左的理念却是知识分子的教义。党史上的极左派基本上属于知识分子,其原因也许只有知识分子,才对历史和社会有一定认识,才会超越直接利益要求对社会和人性作一番彻底改造。农民会杀地主,但只有知识分子才会把这一行为论证为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革命,才会在历史规律的意义上赋予暴力行径以合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地产生一套符合本阶级利益的理论体系,能够代表工人阶级创建政党的是知识分子出身的职业革命家。换言之,工人党的理念和组织模式是由知识人提供的,知识人创建的不是体现自己要求的政党,从而在党这一方面,有一个构成分子(及领导人)与其阶级属性的矛盾,在知识分子,有一个真实身份与扮演角色的差异。解决的基本途径,是知识人必须背叛自己的出身才能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这就需要不断地批判、清理甚至消灭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行为。在经历了苏区时代肉体消灭的过激阶段之后,毛泽东在延安创立了团结、改造、利用的政策,在党的立场上解决了党的阶级属性与党需要知识分子参与的矛盾。 4 英雄气春秋网http://bbs.cqzg.cn 春秋网http://bbs.cqzg.cn
左派领袖很有特点,瞿秋白是感情细腻的文人,王明极善讲演,而李立三则颇具一种夸张的英雄气。张国焘有些漫画式地写道:“他坐在那间秘密的办公室中,俨如统帅,颁发军队番号,签署委任状。譬如某一地区有几名游击队,他便委派一名司令;某一地区如果有百人左右,他就颁发一个师或这的番号。因此他纸上的兵力,总在不断增加,革命也就高涨起来。李立三于是左一个命令,又一个命令,指挥今天进攻这里,明天又进攻那里。”(张国焘。1991A:469)
1930后6月11日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和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之前,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罗伯特曾表示不同看法。
李立三非常生气,说他右倾,妨碍中国党的领导工作。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向忠发的名义向共产国际远东局提出抗议,要求将罗伯特撤走。李立三在未接到国际指示的情况下,于7月13日又召开政治局会议,布置南京暴动、上海总罢工,并要求全国配合。(李维汉,1986:305)
他还讲,等打下武汉,中国革命胜利了,再同共产国际讲话。(李维汉,1986:31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