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 >> 李颀 >> 正文

 

送陈章甫

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

  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

  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

  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

  不肯低头在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

  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

  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

  津吏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

  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

  罢官昨日今如何?

  李颀诗鉴赏

  这是一首送友人罢官归乡的诗。主人公陈章甫是江陵人。唐玄宗时制第登科,曾任太常博士,后被罢官返乡,与李颀交情较深。开始四句是第一部分,以托物抒情的手法,点明分别的时间和原因。其中“嘶马出门思旧乡”一句,以出行之马喻人,既点出了题意,又有几分新颖。

  第二段八句,诗人以多种手法描绘陈章甫的外貌和品格,为挚友绘出一幅传神生动的像。

  首先,描绘陈章甫光明坦荡的内心世界和气宇轩昂的外表仪态。“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陈侯是对陈章甫的尊称。内心里,他作人坦荡,外表上他宽额美髯,仪表堂堂。两句诗前后映衬,突出了陈章甫表里一致的气质。

  其次,借用典故描写陈章甫的才学品性。“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莽”,按《世说新语·排调篇》记载:“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我晒书’。” 在此,以郝隆比陈章甫,说明他不仅才学雄富,而且与郝隆一样落拓不羁,不愿和世俗权贵同流合污。读了这两句诗,想起郝隆“晒书”的故事,足以增添诗的情趣;由于直抒胸臆,即使对这个典故不了解,也不妨碍理解诗的内容。这正是李颀用典的聪明之处。

  再次,用白描的手法写陈章甫罢官后的生活与心态。“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罢官后时常一醉方休,万事都不放在心上。但醉卧醒来,仍不能不空望孤云。

  “空望”二字一方面,反映出陈章甫虽有高情远志,却不能实现,只能空望,不难想见他胸中的不平和愤懑!二来,通过落拓失意而凝望孤云的情态,突出了他不愿投靠达官贵人的孤高性格。

  最后六句是第三段,用高度概括的笔触,写两人的遭遇和惜别难舍之情。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陈章甫为人耿直,敢于顶撞当朝权贵。这样正直不阿的人,在封建社会中当然难以见容。对此,诗人扣住送别,借津渡风波,很自然地将陈章甫的遭遇融汇进了这一艺术形象之中,它既是诗人对陈章甫仕途失意的艺术概括,又是对“连天黑”的世道的揭露与批判。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李颀家在颍阳,古属郑国,因此自称郑国游人。李颀原想以苦读建功立业,可是在任新乡县尉之后,由于他不愿趋奉权贵很长时间未被升职重用,不仅幻想破灭,而且落到了“数年作吏家屡空”的结果,因此他产生了辞官归隐的思想。“洛阳行子”指陈章甫。他怀才不遇,对社会世道不满,但又无力改变,只得空自叹息而已。这两句,写出了他们对现实失望和不满的共同心声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以谒问透露出世态炎凉,反映了李颀与陈章甫之间的深厚友谊,不因陈的被罢官而有所减损。就全篇而言,诗人的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颀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送陈章甫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