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仅两年、只有16名员工,却被估价达上亿美元,这是一家怎样的网站?
当身着t恤牛仔、头戴棒球帽,目光略显桀骜不驯的凯文·罗斯(kevin rose)的照片,出现在世界各大报刊及新闻网站上时,人们意识到,又有一个年轻人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迅速窜红。凯文·罗斯,就是当下最火热的科技类新闻聚合网站digg.com的创始人,而digg.com是全球第一个掘客(digg)网站。这个成立仅两年的网站,用户数量和访问量直线上升,已经成为在美国非常流行的大众网站。目前digg在alexa的排名已经进入世界前100强,并自称其独立ip日访问量高达150万次,注册用户数达到60万个。
极高的流量和发展速度牢牢抓住了媒体和投资者的目光。10月末,不断有消息传出,包括新闻集团在内的多家公司都对digg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凯文开出了“低于1.5亿美元不卖”的价码,似乎更倾向于继续独自奋战。
digg是一家典型的依靠用户产生内容的网站。与传统新闻网站不同,其上95%的新闻源和新闻排名都源自用户的推选。digg正是所谓的web2.0网站的代表之一,时下,博客、播客、掘客正是web2.0时代的三个代名词。digg目前仅有16名员工,大都从事技术工作,而在其网站上注册的60万用户就相当于这个网站的编辑。凯文没有想到,自己和“当初搞着玩儿”的这个网站,现在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两千美元起家
出生于1977年的凯文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他来到当时的techtv有线电视台工作,在“the screen savers”节目组中担任制片助理。后来,他开始有机会在节目中露脸,但角色仅限于为观众解释说明一些难以理解的技术名词。接下来,他不断地在节目中客串主持,最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该节目的主持人。
2004年3月,techtv与g4宣布合并,凯文作为当时没有被解雇的六位职员之一,继续从事主持人工作。在此期间,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他后来的发展路线。
一天,凯文在节目中与担任嘉宾的jay adelson聊得颇为投机,后者当时是一家技术公司的创始人兼cto,他后来成为了digg的另一位创始人兼ceo。二人都认为由编辑介入的不透明的媒体制度存在着很多弊端。这次谈话的内容对凯文产生了触动,于是在2004年9月,凯文出于一种试验心理,成立了自己的个人项目digg.com。该网站的启动资金还不到2000美元—除了当月的服务器费用外,凯文花了1500美元请自己的朋友owen byrne进行网站开发,后者目前仍是digg的资深技术开发人员。就这样,在该年的12月5日,digg经过beta版本测试之后,正式对外发布。
从事科技类节目主持人的经历成为了凯文创业的强大资本。他意识到,把新闻网站锁定在科技人群是一条可行之路,因为他们更乐于接受新事物。而digg所积累的第一笔人气财富也得益于凯文。当时,他的节目中已拥有固定观众群。凯文在节目中透露了digg上线一事,顿时为其带来了近10万的第一批用户群,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从没有想到过这个网站能够如此流行。”在回忆那段创业经历时,凯文提到,digg当时只是其多个创业项目中的一个,而并非重点。2005年3月,凯文离开g4电视台成立了自己的播客公司revision3。实际上,有人认为,digg的成功与其后来推出的可供下载的新闻播客节目diggnation也不无干系。
“digg it”
很快,digg的模式开始让它迅速运转起来。因为人们发现,这个网站上的一切都显得很新鲜,而他们更乐于到这个新型的新闻聚合平台上去阅读和分享—不同于传统的新闻网站,由编辑去挑选当日最值得关注的新闻信息,digg上面的新闻完全是由用户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里“挖”到的。此外,网站采取了一种透明而民主的形式,让用户对每条新闻进行评价,并利用一整套算法自动产生新闻的排名。
digg很好地利用了人们的猎奇心理,让网民把自己认为很酷的新闻源拿来与别人分享,并设置了用户激励排名系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内容的公开透明外,有效地采用用户间竞争机制也是digg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一排名并不完全取决于你为digg挖掘了多少条新闻,而在于这些新闻被引入后,其他用户对它的反馈。
就这样,每时每刻,digg上都能保持着新鲜有趣的话题,吸引着读者去阅读。同时,digg还提供了一个社区,让读者们互相参与讨论,为每条新闻的注释锦上添花。
与“google”一样,“digg”也已成为了网络上的一个动词。在看到一条有趣的新闻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digg it”。在一大批热心“digg”的用户支持下,这个网站的声望日益飞涨。媒体和业内人士不断拿它和老牌科技新闻社区网站slashdot相提并论,并认为digg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后者。
digg价值的争议
而随着关注digg的人群逐渐增多,digg的模式也引发了不断的争论。今年8月,美国《商业周刊》以凯文为核心人物组织了一个名为“硅谷男孩”(valley boys)的封面报道,描述一群在互联网时代迅速积累起财富的年轻创业者。凯文更是荣登了封面,在其照片上写着这样一行导语:“这个男孩是如何在18个月赚到了6000万美元的?”
这个“身价”立刻在博客圈中引发了争议,以至于凯文不得不在事后澄清,这并不是指其实际的财富。《商业周刊》的编辑们解释说,他们将此网站估价为2亿美元,而凯文的身价是按照其所持30%的股份计算的。尽管如此,这一事件还差点引发了该媒体的公信力危机。
有人认为,媒体不应该作为web2.0的鼓吹者,digg这个仅在成立初期获得过280万美元风投、至今没有多少收入的公司并不值这个价钱。但另一些人则认为,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媒体网站,digg的价值是无法仅凭直接收入而估算的。风投家nisan gabbay就认为,以纽约时报集团的收入及流量作为参照物,digg如今至少价值1.2亿美元。而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博客chris pirillo则更语出惊人:“digg和凯文的价值至少两倍于《商业周刊》的估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