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一期一个话题,所以我们的话题的选择只能选择呼声很高,有一定的普遍性代表性的话题。
主持人马骧: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我们选出来的代表性的话题,可能所有的两会节目都在关注。
敬一丹:也有可能。但是《东方时空》其实一直是有一个追求的,不会有什么独家,但是我们还要尽量做到独到吧,比方说我们的视角,我们的表达方式等等,刘年一直在《东方时空》做策划。
主持人马骧:做了多少年了?
刘年:95年到《东方时空》。十多年了。
主持人马骧:说到独到,你有什么独到心得?
刘年:因为你要作为一个报道者来说,没有办法做到很独到,但是作为思想者来说就会很独到,你看待这个事物的时候,你总想这个事物有没有别人没想到的地方,或者有没有可能做得比别人更进一步,现在的事情,任何事情只要多思考一下,很多选题别人都在做,但是它的价值是存在的,你怎么做得比别人更有力量。比如说留守儿童这个节目,很多栏目都去做,我希望我们做的时候用敬大姐的情感,用我们对留守儿童的这种关注,能够做出来使人感觉到有一种温暖的力量在,通过这样的温暖我们去向好的方向转变。其他节目首先感觉到这个事确实很严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希望我们换一种形态,让人感觉到这种触动,可能更能推动事情的变化。我觉得每一个事情总会有自己的方法。
主持人马骧:我看到一个网友留言说留守儿童这个话题肯定作为其中一期节目?
敬一丹:肯定是其中一期节目。我们也希望到两会开始,我们节目开始的时候,关心的网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专门有一个单元听各种声音。
刘年:现在还有一点,刚才你说到这么多的大家的想法,网络上有这么多的信,我们不可能把它全部变化为节目。有一点网络平台是公开的,不仅我们能看到,所有人都能看到,我们的代表委员,我们的民众,包括我们政府各个部门相关的领导都能看到。这个首先就是负责任的态度,我们把信箱变成了一种有价值的公开的声音,还有我们传递的信息,还有很多信息两会当中做不了,但是以后会考虑,我们会做其他的日常节目会考虑进来。
敬一丹: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这么大量的信息。这个渠道我们真是挺珍惜的。
主持人马骧:做这个节目比起日常的节目来说会不会格外有一些压力呢?
敬一丹:是。两会期间所有的媒体都各显神通,那个时候那个信息几乎来不及接收,我在开两会的时候,很多媒体会把报纸送来,我浏览一遍就不容易,我看各家对两会报道的独特角度,各家都有各家的高招,那时候媒体的聪明才智就发挥到极致,大家应对同一个事件,这个时候就看各自的高招了,所以对《东方时空》这样一个老栏目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其实这几年在两会期间《东方时空》每年都想跟去年不一样。
主持人马骧:不光跟别人比,还要跟自己的过去比。
敬一丹:对,自己也不能重复去年,其实做起来也挺费劲的。每年都有两会,有一些话题也不是今年独有的,是多年延续下来的,怎么做出新意呢?我跟刘年在这儿聊天的时候,我们负责栏目的编辑和策划都在忙着,刚才我来的路上还有编导给我 打电话,在协商一些具体的事。
主持人马骧:有多少人员来做这件事情?
刘年:人员其实非常少,只有两个策划来做,编导有六个,人员非常少,但是 我想因为有敬大姐这种符号在,我们想,形式不一定复杂,但是内容一定要有新意,我们创新是创新在我们的含金量上的,不是说我们要做多少复杂的 画面,多少高科技的东西,这个东西不重要,在两会当中越朴素越真实,可能跟别人区别开了。别人包装得华丽的时候,我们朴素一点儿。
网友:你好,我和我老公都是外省考上北京工作的,我们的父母都退休了,希望到北京,他们的医保都在当地。
敬一丹: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实际,好多家有老人的家庭都碰到这种麻烦。
主持人马骧:现在基本上在大城市里真正土生土长的人越来越少,都是孩子到城市里生活工作。
敬一丹:在异地怎么样保证社会保障。
刘年:这是我们节目当中涉及的流动人口的保障问题,这个节目还没有落实成形,真正关心着这个话题,因为涉及到人口太多了,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在做。
主持人马骧:刚才刘年就说了,您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这些您的与会同仁们,跟您沟通的时候,可能跟一般的其他政协委员不太一样。
敬一丹:是,政协委员跟我交流的时候,他们很多时候还是把我当 成一个记者,比方说他谈一些话的时候,除了有政协委员的共鸣以外,还有一种,希望能够传播。比方说在我刚做政协委员的时候,有一件事让我特别意外。就在政协开大会的时候,收到一些来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