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J >> jiang >> 姜尚 >> 正文

 

姜太公传

,太公事文王之前,曾经是被商朝战败的一个部落的首领,是朝歌(今河南淇县)无用的屠夫,棘津人,得不到任用。“棘津”,《读史方舆纪要》载:“在汲县南七里。”太公不被殷商所用。他只好宰牛,给人家当伙计。当地听到西伯的政德以后,便高兴地“辞棘津,西入渭,其亦知文王之所以兴矣”(《路史·太公舟人说》)。太公离开自己的故乡,西至陕西渭水渔钓。在渭水边,与西伯文王一见如故,后为文王所用。《考订竹书纪年·殷商纪》说:“(文王)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
有鉴于此,所以司马迁在写《史记·齐太公世家》时,以历史的科学态度,不囿于自己的一说,而是博采众闻,指出了几种可能性,在文内特别加了两段“或曰”的话:“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候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这些话,与《孟子·离娄》、《尚书·大传》二书中所云:太公是为了避纣而“迁居”东海的说法颇为一致。所谓太公是“东海上人”,显然,那是流寓到东海上了,很可能汲县才是他的真正故乡。汲县至今尚有太公庙、太公祠、太公阁和太公故里吕村。另有东汉崔瑗《太公庙碑》、西晋卢无忌《齐太公吕望表》碑、北魏武定年间穆子容《重修太公庙碑》等文物,这些碑刻均有“太公汲邑人”的记述。
可是,历史上一些著名学者并不苟同此说。元好问的弟子、元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恽(号秋涧),在《秋润先生大全集》中说,太公为汲县之冠冕,“不免流于附会而已”。显然,其不同意汲县是太公的故里之说。清朝著名考据家阎若璩在所著《四书释地续》中也称:“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而《博物志·注》与阎氏之说吻合:“海曲县有东吕乡吕里,太公望所出也。”吕,即莒今山东沂州之地。《太平寰宇记》二十三卷《沂州》说:“领临沂、沂水、费县、承县、新泰,东西三百里,南北三百七十五里。”所涉史志,均无太公的记述。
然而,王恽和阎若璩的论据从目前国内的有关文献还查不到丝毫的线索。因此,“海曲”之说(即“东吕乡”之说)遭到了清朝著名学者武亿的批驳。武亿在《金石三跋》金石一跋卷之第三《晋卢无忌建太公表》中进一步阐述:“考之《四书释地》,以后汉琅琊国海曲县刘昭引《博物记》云,太公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则当日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即是其家。汉崔瑗、晋卢无忌立齐太公碑以为汲县人者误。余谓不然。《水经注》称县民故会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生于汲,旧居犹存。杜宣所征去古末远,当得其实,而太公既居是士,迫近朝歌之墟,不堪其困,然后避居于东,则汲固其邑里,海曲乃流寓耳。碑溯其始,而阎氏所著《四书释地续》辄诋为误,不亦甚欤!”所以,《孟子·尽心》说:“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说明东海之地是太公避纣的“游寓”。汲县究竟是不是太公的故乡?有待进一步考证。

上一页  [1] [2] [3]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姜尚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姜太公传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