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F >> fu >> 弗洛伊德 >> 正文

 

心灵的哥伦布:弗洛伊德

阴暗的角落里,要借助于外力的引诱或启发,经过某种分析的照明,去除精神压力才能转化为“意识”,从而为人类自身所控制。因此,对精神病患者这种潜在的无意识给予正确的疏导,便可使患者从受盲目的“无意识”的支配上升到受自觉理性的支配,恢复精神活动的正常运转。“无意识”的发现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基本发现,它开拓了心理学研究的崭新领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自我本身的深层次了解。弗洛伊德对潜在无意识的揭示和挖掘,不但在治疗精神病方面具有实用价值,而且为他后来在梦与性方面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对梦的独特解释与研究
 在弗洛伊德之前,梦一向被认为与“超自然”存在密切联系,是不可解释的神秘现象之一。弗洛伊德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首次成功地解析了梦,探讨了梦与潜在的无意识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化解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基础。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他解析了大量的梦例,并在前人关于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了一部划时代的心理学巨著——《释梦》,深入研究了梦的内在本质。他说,人的梦境的实质就是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主要是性欲),趁意识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了出来,并以伪装的形式取得了满足。梦中出现的情景是“外显的梦”,即是经过乔装打扮后的原始本能欲望,是欲望的“二级处理形式”。梦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它是无意识最生动、最真实的表现,是人的内心本能欲望在睡眠中的一种解脱的实现形式。而精神病患者内心冲突的严重失调又往往通过梦表现出来。因此,分析患者的梦,剥去“外显的梦”的伪装,发现其“内隐的梦”即潜在的本能欲望,便是治疗精神病患者的关键所在。

  曾经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位名叫杜拉的年轻女子,她美丽聪明,但异常抑郁,不幸患了严重的歇斯底里症。她经常做这样的梦:“有一栋房子失火了,我父亲站在我的床边并把我叫醒,我赶紧穿上衣服,母亲要停下来抢救她的珠宝盒。但父亲说:‘我不愿让自己和两个孩子为了你的珠宝而被烧死’。我们于是匆匆下楼梯,而一到外面,我的梦就醒了。”

  在治疗过程中,弗洛伊德了解到:杜拉是在度假时首次做这个梦的。当时雷电交加,天下着雨。她父亲担心未装避雷针的别墅会失火,于是便有房屋失火的梦境。弗洛伊德在与杜拉的交谈中还进一步了解到:在度假时,邻居R先生曾向她求欢,遭到拒绝。一次杜拉从梦中惊醒时发现R先生竞站在她床前。从此杜拉每次换衣服都会莫名地感到恐惧。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潜在的恐惧意识经过“改装”之后便成了“我赶紧穿上衣服”、“父亲站在床边把我叫醒”等梦境。那么,梦中为何又出现杜拉的母亲与珠宝盒呢?为什么是她父亲而不是R先生站在床边呢?原来,R先生曾送给杜拉一个昂贵的珠宝盒。弗洛伊德认为珠宝盒常常是无意识的女性生殖器的代表,

  所以杜拉下意识里觉得R先生又在引诱她,于是便从心中寻求崇拜者来保护自己。同时,珠宝盒还勾起杜拉的另一个回忆:一年前她母亲曾拒绝了父亲所送的珠宝,她对此十分不满。这表明杜拉很崇拜父亲,也十分愿意接受父亲所送的那件珠宝。

  这样,弗洛伊德借助杜拉对往事的回忆,剥去其梦境的层层伪装,最后得出结论:杜拉平时爱父嫌母,当遇到危险时,她会很自然地求助于父亲,因而梦境中站在她床前的是她父亲而非事实上的R先生。弗洛伊德通过剖析杜拉的梦境,发现了她无意识中的“爱父嫌母”情绪之后,便着手对她的这种心理障碍进行化解,并成功地治愈了杜拉的歇斯底里症。

  应该说,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其治疗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他对梦的很多分析如珠宝盒代指女性生殖器也显得牵强附会。但不管怎么说,弗洛伊德对梦的独特分析与研究在心理学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它像火炬一样照亮了人类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人类隐藏在心理深层的奥秘,为心理学造福人类开辟了新的天地。人们赞誉他为20世纪人类心灵史中的哥伦布,他是当之无愧的。

  令世人惊骇的性学原理

  弗洛伊德理论中最令世人惊骇的莫过于性学理论。弗洛伊德本人曾说:“性是开启心理症难题之门的钥匙。”性心理学构成了精神分析学的核心部分。

  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本能[亦称为“里比多”(Libido)]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本能,是人生来就有的。由此他提出“个体的性生活从婴儿期开始”的著名论点。他说,刚出生的婴儿对事物还没有知觉,其“里比多”找不到出口,因而被迫滞留在体内,形成“自恋”。此时婴儿主要以吮奶、咬东西、玩弄生殖器等方式来宣泄潜在的性欲。当婴儿长大后,他开始向外部世界寻找发泄的对象,“自恋”转变为“他恋”。男孩通常以母亲为对象,女孩则往往以父亲为猎取的目标。这样便出现男孩“恋母仇父”、女孩“爱父嫌母”的现象。弗洛伊德把前者称为“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以希腊神话娶母杀父的俄狄浦斯取名,亦即恋母情结),后者称为“伊赖克缀情结”(Electra Complex,以希腊神话中为父报仇的伊赖克缀取名,亦即恋父情结)。

  为了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弗洛伊德指出必须对婴儿的这种情结进行抑制。他由此认为,所有的道德规范,宗教戒条及法律条款都是针对人的性本能制定的。在《图腾禁忌》中,他以幽默、浪漫的笔调写道:在远古的父系氏族时代,残酷而嫉妒成性的父亲把全部妇女都占为己有,儿子们不堪忍受这种压抑,于是联合起来杀死了父亲。而后他们自己又面临着两种抉择:或者为争夺性对象而自相残杀同归于尽,或者缔结条约限制本能从而共同生存下去。他们选择了后者,这就是法律和道德的起源。至于宗教,则来源于杀父行为所引起的犯罪感,被杀的第一位父亲被称为“上帝”,而“原罪”则是弑父行为留在记忆中的犯罪感。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弗洛伊德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心灵的哥伦布:弗洛伊德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