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成玉的"捞沙"论
|
“年轻人一定要在在基层打好基础,厚积薄发,将来你成为负责人才能带领你的企业走得稳、走得实。”这个话要是出自老师之口,或者领导人的报告,那就没有什么新鲜了,不过是老调、号召而已。可这话从一个“海归派”、“失败”的年度人物傅成玉嘴里说出来,而且是在清华大学招聘会现场上讲的,那就别有意味了。 去年,傅成玉领导的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与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竞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这成了当时美国华尔街最大的新闻,也成了中国财经界最大的新闻,震惊美国,名响世界。收购最终因美国政界人士的反对而中止,但傅成玉却因“失败”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5年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也评为中国CCTV2005年度十大经济人物之一。 “我不是什么海归,我是土鳖。”傅成玉早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石油工程硕士,后曾有四五年时间在美国一家石油公司任副总裁。这种经历对他当然很重要,但他更看重自己年轻时的历练。他先后在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干过。“我在大学里是学地质的,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钻井队现场捞沙子,那时就跟工人在一起,捞沙子捞了三年。但是对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好处。”因此他鼓励学子到基础层去,从小事做起。这种经验之谈是在学校学不到的,与政治教员的讲课也不可同日而语。 大学毕业生跟工人一起捞沙子,一捞三年,对以后的发展还非常有好处。傅先生这种说法肯定是在他成就了一番事业的时候才体会到的,他当初不是要去当劳模,他说不定怎么不情愿呢。他在国外求学并在国外大企业干过,见多识广。国外的不少大老板,他们也想培养自己的儿子成才接班。办法是让从校门出来的小子到别的不相干的小公司去,从办事员做起,端茶倒水,和普通人一样,从基层一步步做起,到中层,到高层,然后才让其回到自己的公司再加担子。如果一开始就让公子进入本公司高层,那十有八九要成为败家子。 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中国大多数出校门的青年人首选的还是“高层”,认为这样起点高,进步快,而从基层做起,太累太慢。于是,有的宁可在家呆着,在社会上漂着,也不肯“沉”下去。如果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几十万研究生围着“高层”转,这对人才资历源不仅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对众多青年学子的青春才华何偿又不是个浪费?!清华,中国理工大学的领袖,这里不但走出了众多的科学家、企业家,还走出了引人注目的政治家。成功人士傅先生在这里向学生们发表“捞沙”论,大有深意焉。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傅成玉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傅成玉的"捞沙"论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傅成玉 |
下一篇文章: 中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总公司董事长傅成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