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广州第15兵团司令部里
太阳直射,像在喷火似的,树叶打蔫了,狗趴在树阴下吐着舌头喘息。
广州市东山,15兵团总部办公楼内,写字台上的日历翻到了7月9日。
在北平军调处当过叶剑英作战参谋的精瘦干练的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杨迪手拿文件急匆匆走进邓华司令员的办公室,说:“首长,中央军委7月8日命令,要15兵团机关与黄永胜13兵团机关对换,率领原13兵团的三个军迅即开往东北,并改番号为13兵团。”
被称为儒将的邓华接过命令,看毕,沉思着,把命令递给胖乎乎的兵团政委赖传珠。
赖传珠小声念道:“自7月起,驻信阳的38军,驻漯河的39军,驻广州的40军归13兵团建制指挥。”
正在传阅军委命令时,兵团司令部办公室接到了中南局书记叶剑英同志秘书打来的电话,要邓华、赖传珠、洪学智、李作鹏到叶参座的驻地去。那时大家习惯称叶剑英为叶参座,因为抗日战争时期他当过八路军总参谋长,又参加同国民党的谈判工作,大家就比照国民党的习惯叫他叶参座了。我军渡江战役后,叶参座从北平南下,在赣州召开南方局和第4兵团、第15兵团干部会议,制定了南下解放广东的作战方案。然后,又解放广西和海南岛。老总与将军们之间已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一辆帆布篷的中吉普已在大门口等着。几位将军放下文件急忙赶到了叶剑英处。他们刚刚在客厅的古香古色的花梨木椅上落座,叶剑英便戎装英姿地走进来,他们几个“噌”地站起来,叶参座用手示意他们坐下,说:“你们都来了。这次15兵团和13兵团领导机关对调,中央是有考虑的。为什么对调呢?我考虑,中央军委建立东北边防军的决策,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为,朝鲜半岛的局势,将来不知道发展成什么样子。也许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华说:“我们大家都很忧虑。”
叶剑英坐到正面的木椅上,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是知道的。中国不能隔岸观火,必须预做准备。军委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我们中南局拥护中央的战略决策。中央决定边防军司令员为粟裕,副司令员肖劲光,副政委肖华。13兵团司令员为邓华,政委为吴法宪,参谋长是李作鹏。黄永胜为15兵团司令员。邓华要先行北上……”
几位高级将领神色凝重地注视着叶剑英。
叶剑英微微笑地着问:“怎么样,邓华?”
邓华:“坚决服从命令。”
叶剑英说:“中央要加强东北的边防,有战略上的考虑,是一项战略措施,大家要理解。东北是我国重工业基地,我国工业的一大半在东北。你们几个都是4野的,在东北作战几年,比我更了解。我同意中央的决策。你们的思想也要有个转折。”
几位将领都不住地点头。
叶剑英继续说:“自古以来,建立政权后,保不住政权的不乏其例。毛主席洞察古今,权衡形势,采取这样的措施有先见之明。主席是很英明的。”
邓华说:“美国不甘心丢掉朝鲜半岛,已决定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进攻朝鲜人民军。”
洪学智说:“朝鲜半岛要有大仗打。干脆,我们同邓司令都去算了。”
叶剑英说:“我们这个方向也很重要,是新中国的南大门。边海防还有剿匪任务,海防也很重要。这里也离不开你们。黄永胜很快就到。在黄到之前,洪学智你多负些责任,因为你对这几个部队熟悉。赖传珠同志身体不行,怎么样,最近还好吧?”
赖传珠笑笑说:“主要问题是脂肪上升,已将心脏压缩在偏左方,主动脉扩大。”
叶剑英开玩笑说:“那你这个病号是不能到前线去了。”
大家都跟着笑了。其实,叶剑英让赖传珠负责管理广东省的地方工作,马上也离不开,只能晚一些时候动身。
邓华受命后,感到时间紧迫,对13兵团机关不熟悉,担心战事紧张,机关工作不顺手,影响组织指挥。他经过深思熟虑,请示4野总部和中央军委批准把15兵团机关带去。4野总部奉中央军委命令,批准第13兵团与第15兵团番号和机关对调,开赴东北。
15兵团会议室内坐满了人,肥胖魁梧的赖传珠政委正在向机关下达任务。他说:“朝鲜半岛是美帝国主义必然要争夺的地区。现在,美帝正在增兵朝鲜,为防止其侵犯我国东北,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非常必要,是一个重大决策。中央军委命令我兵团率38军、39军、40军北上。任务很紧,作战科立即与信阳的38军、漯河的39军、广州的40军接通联络,从今天起要理顺指挥关系,尽快制定出行军计划,指挥这三个军迅速北上。”赖传珠曾任苏北新四军参谋长、东北第6纵队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