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新闻中心_新浪网.files\c(1).gif)
邹韬奋全家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_新闻中心_新浪网.files\c(1).gif)
邹韬奋题字
1895年,邹韬奋出生于福建永安县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那一年,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一年。这似乎注定了他一生都贯穿著「抗日”两个字。1912年,邹韬奋17岁时,进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读书。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做一个工程师,而少年邹韬奋对数学、物理一类的科目实在是缺乏兴趣,他对课外阅读兴趣浓厚,他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新闻工作者。1919年,邹韬奋考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西洋文学。1921年邹韬奋在拍完毕业时的“学士照”后,又赊账做了一套西装,才得以参加毕业典礼。在上海求学期间,因为家境贫寒,邹韬奋不
得不做家庭教师,筹措学费。1926年,邹韬奋正式主持《生活》周刊,开始了他的新闻编辑、出版生涯。当时连邹韬奋在内,只有三个人负责刊物的编辑、发行、广告等一切事务。
邹韬奋全家
1926年的邹韬奋无疑是幸运的。这年1月,他与沉粹缜女士结婚。邹韬奋的妻子沉粹缜学美术出身,婚后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抚养孩子,打理家务,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从那时起,在妻子的关心、支持下,他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长子邹家华也是在1926年出生的。在邹韬奋接手之前,《生活》周刊只是当时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属下的一个教育类刊物。邹韬奋担任主编后,逐渐地把《生活》周刊改变为社会时事类刊物,全方位地报道和评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生活,谁的生活?农人的苦生活、工人的苦生活、学徒的苦生活,乃至工役的苦生活、女仆的苦生活——就是本刊替民众里最苦的部分,对于社会的呼吁——这就是邹韬奋对《生活》周刊读者对象、刊物宗旨的思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又转向全面的抗日宣传。在他的文字里,既有军民抗战的消息,又有自己对时局的见解,更有对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吁。这样,《生活》周刊从最初的几千份发行量,到后来的几万份、十几万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1928年开始,邹韬奋正式用“韬奋”这个笔名发表文章。他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方面要韬光养晦,一方面要奋斗。在无边的黑夜里,邹韬奋这个名字,连同《生活》周刊一起,在千万读者中广为流传。
“九·一八事变”是邹韬奋和《生活》周刊在政治上、思想上发生急剧转变的转捩点。1931年9月26日,“九·一八事变”八天后,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上报道这一事变。他写道——本周要闻,是全国一致伤心悲痛的国难,记者忍痛执笔记述,盖不自知是血是泪。
从这时候起,为宣传抗日,邹韬奋从没放下手中的笔。与此同时,他还利用《生活》周刊在读者中的影响力,组织为前线抗日将士捐款。在抗日的炮火硝烟中,邹韬奋作为一个爱国者,思想逐渐成熟起来。他针对抗战的形势,屡屡批评国民党政府的妥协行为。
邹韬奋的好友胡愈之曾这样说过——《生活》周刊原来作为一个民族资产阶级办的刊物,蒋介石国民党是不注意的。它在宣传反蒋抗日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它有广大的读者。
就是在它的宣传鼓动下,群众性的抗日救国运动逐渐发展起来了。1933年,《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查封。邹韬奋被迫流亡国外。
[邹韬奋]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思润,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1921
年大学毕业后至1931年,负责《生活》周刊和《时事新报》副刊编务。1932年7月,建立
生活书店。次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这期间,他写了《小言论》和《韬
奋漫笔》等杂文集。1933年7月因受迫害流亡国外,先后写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4
本游记随笔,这是30年代新闻性散文中少有的佳作。
1935年8月,由美归国,创办《大众生活》周刊,不久被封。1936年奔走于港沪之间,
积极鼓动抗日,年底遭逮捕。出狱后,上海沦陷,前往武汉继续参加救国活动。国民党政府
聘他为国民参议员。他把《抗战》和《全民周刊》合并改为《全民抗战》三日刊。1941年2
月,辞去国民参议员职务,出走香港,并恢复《大众生活》凋刊。
香港沦陷后,曾到苏北解放区参观访问。1943年写下《对国事的呼吁》一文,表达了
他对蒋介石实行反动政策的愤慨。不久患耳癌去世。
著作书目:
《小言论》(l——3集)1931—1933,生活
《韬奋漫笔》(散文)1933,生活
《萍踪寄语》(l一3,散文)1934—1935,生活
《小言论选集》(时事评论)1936,生活
《萍踪寄语选集》(散文)1936,生活
《大众集》(评论)1936,生活
《坦白集》(散文)1939,生活
《漫笔》(散文)1936,生活
《展望》(评论)1937,生活
《经历》(回亿录)1937,生活
《韬奋言论集》(杂文)1937,生活
《激变》(评论)1938,生活
《再厉集》(散文)1938,生活
《韬奋时事论文集》1939,中流书店
《萍综忆语》(散文)1940,韬奋出版社
《宪政运动论文选集》1940,生活
《抗战以来》(散文)1941,韬奋出版社
《患难余生记》(散文)1946,韬奋出版社
《对反民主的抗争》(散文)1946,韬奋出版社
《韬奋文录》1948,韬奋出版社
《韬奋文集》(1——3集)1955,三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