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正气歌

作者:张书绅

  


  谁人没有骨肉?哪个没有亲人?志新也有一个温暖的家,一张全家照片一直带在她身边。入监那天,她要求带着这张照片,遭到了无理的拒绝。身边虽然没有了照片,但亲人的面孔时刻浮现在她的眼前。她常常向难友们叨念:爱人曾真太老实,胃病很重,家里担子都压在他肩上了,我心里很不安。说到这,志新总是皱着眉,沉默地把爱人惦念。过了一会儿,却又满脸带笑地夸奖她的一对儿女,说女儿林林多么可爱,五岁就学会了弹怀琴。儿子彤彤聪明伶俐,三岁就能随着收音机的乐曲自编舞蹈动作,那天真的样子,真是笑死人,又逗死人。每当说到这里,她就幸福地闭上双眼,于是高墙和铁窗立即消失了。就这样长时间地回忆着过去。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总是对难友说:刚才我看到彤彤、林林了……泪水在眼眶里转。
  志新想起了临来干校时的情景,那时,她背着行李,提着旅行袋。爱人抱着儿子,女儿紧靠在妈妈身边。走了一程又一程,谁也不愿先说"再见"。林林已经长得齐肩高,像个大姑娘了,志新望着女儿苗条的身影,轻轻地皱了皱眉。父母都上干校了,社会秩序这么乱,丢下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当母亲的怎能放心?她搂着林林的肩头,轻声地嘱咐了些女孩家该注意的事情。说完了,又抱过三岁的小儿子亲了亲。临了,对林林说:"妈妈走了,你要好好学习,有什么事就去找张大娘,再见吧!"说罢加大步伐向前走去,走了一段路,又站下来,回过头,望着正在招手的一双儿女。
  她走了,身后传来林林甜脆的声音:"妈妈早点回来呀,早点回来呀!"
  整整一年之后,志新回来了,她是戴着手铐回来的。几个公安人员押着她。当她迈近那熟悉的家门时,心情十分矛盾。她想象着突然打开房门的情景。儿子一定不认得妈妈,会瞪大眼睛问,哪来这么个犯人?懂事的林林会怎样呢?她会扑上来,抱着大腿哭叫着,妈妈,妈妈,你是怎么了,警察叔叔,你们是最爱人民的,我小时候走迷了路,不是你们送我回的家么?你们抓错了人?为什么要抓妈妈?为什么?为什么呀?
  志新推开门,屋子里空空的,没有彤彤,也没有林林,孩子们啊,你们都在哪?为什么不来看妈妈?
  抄完家了,林林和彤彤还是没回来。
  走出楼门了,楼门口有一大群孩子,还是没有彤彤和林林。志新明白了,一定是好心的张大嫂怕吓坏了孩子,把林林和彤彤哄到她家里了。志新的眼睛湿润了。
  志新被押上吉普车,车轮转动了,志新紧扒着小玻璃窗,向外边望着。车后跑来一个小孩,那不是我的小林林?林林在车后面追赶着。她已听到了林林的呼叫声:"妈妈--妈--你不能走啊,还我妈妈--"志新擦了擦眼睛,想看得更清楚一些,可是林林不见了,只有灰尘。
  吉普车开出沈阳,开始猛烈地颠簸了。志新就在颠簸中闭上眼睛,回忆着可爱的林林……
  林林五岁那年,妈妈就教她弹怀琴,她很快就能准确地弹出七个音符,妈妈夸奖她,又教她弹曲子。第一支曲子就是教的《东方红》,妈妈在女儿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爱的种子。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林林去看歌剧《江姐》,林林看到台上反动派的狰狞面目很害怕,把头偎在妈妈怀里,妈妈亲昵地扶起孩子的头,说:"不要怕,反动派没什么可怕的,你看,他们很快就要完蛋了,坚强起来,孩子!"林林似乎懂得了妈妈的意思,就昂起头,眼睛盯着台上,一眨不眨地看。林林问妈妈:"妈妈,什么叫烈士?"妈妈说:"烈士是好人,最好最好的人……"林林说:"我懂了,烈士是最好最好的人,江姐是烈士,妈妈也是烈士……"
  想到这,志新更加惦记林林,她想,回到监狱第一件事就是写一封信……
  一九七一年夏末秋初的一天,身着绿装的邮递员带着志新从狱中寄出的一封信,走进省委宿舍新六楼。他举着信喊道:"曾真同志--曾志--"没有回音。又到二楼、三楼继续呼叫:"曾真同志--曾真--"还是没有回音。一个男孩子把邮递员领到志新住处的门口,邮递员敲开门,得到的回答是:这不是曾真的家,他是反属,早已赶下乡了。邮递员问:"到什么地方去了?"回答是:不知道。邮递员为难了:"这封信可怎么投递呢?曾真啊,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志新怎么会想到,她投出一封"写错了地址"的信,她的爱人曾真拉着十几岁的女儿,背着不懂事的儿子,被赶出了沈阳,来到辽西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了。志新怎么会知道,亲人曾真由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折磨,几乎丧了命,一个月里动了三次手术。后来,因为顶着"反属"帽子被赶出疗养院大门。志新怎么会知道,女儿小林林在"反属"帽子的压力下,十几岁的孩子过早地成熟了,学会了看别人的眼色。她写了几十份入团申请书,批了几十次"反革命"妈妈,还是入不了团。志新怎么会知道,儿子彤彤考沈阳音乐学院少年班,初试已经合格,却被取消了复试权。志新怎么会知道,曾真的心有多难,他几次想去探监,一怕重犯不让见,二怕给孩子带来麻烦,被说成划不清界限。这个大老实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下决心提出离婚,用处理志新衣物为理由赶到沈阳监狱,要求同亲人会面,可是,还是被无理拒绝了。曾真长久地呆立在监狱的高墙下,真是望眼欲穿啊!
  然而,志新什么也不知道,她只知道寄出的家信给打回来了,没有收到回信,却收到了建昌县法院发来的离婚判决书。
  一张薄纸,重如千斤,压碎了志新的心。她双手捧着判决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跨进监狱大门那天起,她就做好了一切思想准备:清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精神的侮辱、肉体的摧残,她准备在高墙里度过后半生,也准备随时为真理献出生命。但是啊,她从来没有想到离婚。这沉重的一击来得太突然,她几乎难以支撑。她多想推倒高墙,冲到亲人的身旁,当面问一问爱人:"曾真啊,难道你真……"她要搂住林林,抱紧彤彤,"孩子啊,你们不能没有母亲!"可是,怎能埋怨爱人?又怎能埋怨孩子们?是谁夺走了亲人?千罪万孽来自祸国殃民的林彪、江青。株连,株连,这封建社会最毒辣最阴险的手段,想不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竟作为监狱的补充在流行泛滥。志新轻轻地呼叫着,亲人们啊,我明白了,你们是没有被捕的"犯人",你们戴的是精神的手铐、脚镣,狱外还有更大的狱,监外还有更大的监。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竟发生了如此残忍的事情,真理和家庭成了你死我活的矛盾。要家庭么?你就得丢弃真理;要真理么?你就得丢弃家庭!该怎样做出抉择呢?反正都不轻松!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竟发生了如此奇怪的事情,共产党员的称号和母亲的称号,不能同时并存。要作共产党员么?就得抛掉最可爱的子女;要作母亲么?就得丢弃最圣洁的党性。该怎样做出抉择呢?反正都够痛心!
  林彪、江青一伙,为了扑灭真理的火炬,不知残杀了多少人。可是啊,生离死别更狠毒,夺走母亲的孩子甚于杀死母亲,他们企图用这样残酷的手段,降服高举真理火炬的人。
  志新流着泪对难友说,世界上母亲千万个,哪一个没有慈母心?难道唯有我张志新的心最毒狠?不,凡是了解我的人,都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罗马城鲜花广场的烈火在她的眼前跳跃,江姐临刑前的高大形象在她的眼前出现了。真理的火炬映照着志新,她全身沐浴着真理的金光。
  志新擦干了泪,把手里的判决书撕成条条,又把条条扯成碎片,丢在地上,踩在脚下,理理短发,就坐下读毛选。她一边读,一边做着笔记。写下了如下的话: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
  "两个家庭加起来二十一个人,就是都抛掉了又有什么了不起?为了追求真理,这一切都可以抛开,生活本来就不是这么个小圈圈。现在好了,一身轻,无牵无挂,斗争到底!"

首页 2 3 4 5 6 7 尾页


 

 

 

相关人物

孙友田  孙武臣  琼瑶   彭万洲   母国政  穆静  梁咏琪  梁衡  柳青

相关文章

张书绅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