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厨艺
作者:陈鲁民
女儿从小到大没做过饭,是标准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一族,就仗着一个学习好,居然也“混”进了清华大学。女儿有个歪理:“如果我有本事,将来自然有人为我做饭;如果我混得不行,做饭这点小事那还不好学?”
可是,今年放寒假回家,女儿学做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原来,她准备出国留学,听先出去的师兄、师姐说,外国吃饭特贵,留学生都是自己做饭的。说干就干,她就从下面条、煮饺子开始,又学了做馅饼,烤面包,煎炒烹炸都过了一遍,就毫不谦虚地自称出师了,可以考三级厨师了。但要我们老两口来看,她那点本事,也就是勉强把饭做熟了,还远称不上厨艺,吃她的饭菜得捏着鼻子,可人家自认为“这就够用了”。
暑假后,女儿带着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带着一箱子厨具和各种作料,也带着大干一场的梦想,飞到了波士顿。
然后,每天发给我们的电子邮件里,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做饭。譬如:今天做了馅饼,很香,获得两个师姐盛赞。今天做了清蒸鱼,味道很不错。今天煮了排骨汤,很好吃。今天包饺子,虽然麻烦,但效果不错,请了两个师兄共进晚餐等等。几乎把她所会的花样都试验一遍后,她终于有了一次蓄谋已久的重大活动。
周末,她隆重邀请系主任和两个任课教授来吃饭,并请两个同学作陪。忙忙碌碌准备了一下午,使出浑身解数后,终于摆出一桌盛宴。矜持的教授们,一开始还很斯文地细嚼慢咽,到后来也顾不上了,露出一副饕餮相,狼吞虎咽起来,一边吃还一边赞扬:陈,这是我吃过的最好的中国菜。陈,你真是个做饭天才!陈,你让我度过一个美好的周末。
一桌菜被一扫而光,女儿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在电话里详细地叙述了这次宴请的“盛况”后,女儿显然有些忘乎所以,“我突然觉得学建筑可惜了,就我的厨艺而言,我应该去学烹饪。”我不由得大笑起来:就你那两下子也敢叫厨艺?也就是欺负人家没见过“世面”的老美罢了。(重庆晚报2006-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