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一课课例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在教学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前,我布置预习作业,让孩子从文章内容、课题、人物等方面进行预习,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在课上,先交流收集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有利于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借助阅读提示通过自学讨论的形式学习课文。让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汇报自学效果时,引导学生多评点、多感悟,重点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以表演课本剧来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做到学习语文与提高语文能力相结合。
二、教学片段
师:先讲一个故事,一次一位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位尖刻的辩论家狭路相逢,两个人面对面的站着。尖刻的辩论家傲慢的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让开了一条路,然后微笑地说了一句话,一下子让他占了优势,谁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我专给傻子让路。
师:可见巧妙机智的语言也能让人转败为胜,由被动变为主动。今天我们就学习16《晏子使楚》。下面交流一下你们收集的资料。
生: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生: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师:让我们一起领略晏子的精彩表现。打开书读读课文,先读读阅读提示,看看它向我们提出了那些要求?
生: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是怎样侮辱的?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师: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读后可讨论讨论。
生:楚王3次侮辱晏子。第一次让他钻狗洞,第二次说他是下等人,第三次说盗贼是齐国人。
生:晏子第一次反驳:让我钻狗洞,那他们国家就是狗国。晏子第二次反驳:说我是下等人,那他们国家就是下等国。晏子第三次反驳:说盗贼是齐国人,那他们国家就是生盗之国。
师: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利的回击,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生: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楚王为什么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生:因为楚王每次侮辱晏子都被晏子有利的反驳回来,还让晏子取笑,所以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晏子3次反驳,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吗?
生:不是,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人格,更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师:你认为晏子是一个身什么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生:他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
生: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师:晏子与楚王3次精彩的斗智过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让我们分组演一演。
分组表演,然后评一评。
师:3组的精彩表演让我们回味无穷,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春秋时的小故事,可以到网上查查。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能力与习惯,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自主阅读意识,提高自主阅读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充当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即可。而应该把主要的角色让给学生们。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中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2、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习。并不是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能够独自解决。有时候需要合作学习来共同把问题解决掉。力争体现“自主”与“互动”的统一。3、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完《晏子使楚》后,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