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R >> 人是什么 >> 正文

 

我教《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是一篇内涵极为丰盈而又颇具深邃思想的随笔。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最大限度地把握文章的精髓之所在,就得寻找一个最为有效的突破口,以激发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让他们能够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我在反复研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课堂教学的整体构想也就水到渠成。虽然,这堂课非同寻常,因为当时坐在课堂里的不仅仅有我的学生,还有许多的同仁以及教研机构的语文专家,但我还是决定课前不让学生就课文作任何的预习。我知道,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预习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一厢情愿,鉴于此,语文课堂教学才成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打阵地。此外,我也想作一个尝试,那就是上一堂最为本真的语文课,测试一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即使是失败,也留给其他老师一点有益的教训。
     为了最为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我免去了课前的一切套语,直接让学生自读课文,进入文本。认真读文本,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必要前提。许多语文课之所以效果不佳,关键是许多的学生还未能真正进入文本。于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都成了一些空话、废话和没有边际的闲话。学生的读书声此起彼伏,从内心深处说,我极为喜欢听学生读书的声音,我不能设想语文课堂,没有读书的声音。声音过后,我让一个组的学生依次说一说自己阅读课文的最初感悟。这是我平时的课堂教学,常有的一个环节,我希望借助这样的一个方式,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于是,有的说读出了庄子崇尚自由的精神,有的说读出了庄子超凡脱俗的品性,有的说感悟出了庄子睥睨权势的气概,有的说感悟出庄子的孤独,还有的说感悟出了庄子外在表象的怪诞与孤傲。显然,这些都是学生阅读文本最为真切的感受,这也是丈本内容对学生心灵的一种外在的强有力的冲击。学生阅读这样的一篇文化意味极浓的随笔,首先读到的该是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于是,我请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有关这篇课文的第一个大问题:在作者看来,庄子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就这一个问题,我让学生从三个方面展开研习:1 .作者以为庄子有哪些不同一般的人生的态度?2 .作者是如何明示或者暗示了庄子的这些人生态度?3 .作者认为形成庄子这些人生态度的原因又是什么?问题1 在学生最初的阅读中已经基本了解,我也随即将这一问题作了淡化处理。问题2 重在学生对课文主体内容的把握,即作者解读有关庄子渡水垂钓的故事,学生感兴趣的当然不仅仅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于是,我有意让学生就课文所引用的一些故事细节以及作者对故事解读的相关文字,还原故事本身。故事叙述完了,故事背后所透视出来的庄子精神的世界便也在庄子那“往类,吾将曳尾于涂中”的人生选择中昭然于心。学生的阅读还不仅仅停留于此,他们还将目光更多地关注到文本本身,有的分析了文章中作者转引姜太会直钩钓鱼的用意,那是借姜太公垂钓的别有用心来反衬庄子心性的坚定;有的还注意到故事的背景,以为清激的淡水映照出的是庄子清明的心境,而庄子清明的心境透射出的又是他清洁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就是绝不与混浊的世俗同流合污。

 


   这样也就水到渠成地转入了问题3 的讨论。讨论这一问题我预先作了一点提示,庄子的人生态度铸成了“庄子”极为特殊的“这一个”, “这一个”将自己的所遇所见所思所感附诸笔墨,也就有了《庄子》一书,那么,作者以为《庄子》 一书最为本质的特点是什么?而这样的本质特点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出现的?学生经过讨论一下子形成了共识:《庄子》 一书的内核是“对人类的怜悯”,而这一内核又是借助于“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怪诞”外象出现。紧接着我让学生自主分析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基于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相关句子的理解也就显得驾轻就熟,有说是现实中“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使之然;有说庄子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怜悯”,而外在的世界又无法使他的“怜悯”放大,便迫使他采用另类的方式与之叫板;有说“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容”就是显现了庄子人格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不忍天下苍生受到伤害,一方面他又对苍生不绝地遭受杀戮而无能为力,只好冷眼相看。一个女学生还作了这样的概括:形成庄子人生态度的原因一是外在世界的污浊和黑暗,一是庄子内在心性的极冷和极热。我暗自为学生精确的概括叫好,没想到一个男生站了起来,他说还有一点要作补充,那就是庄子的极高的心智。我连忙问:“你的这一点补充在文本上有没有依据?”男生侃侃而论,文本的第一段说庄子是“天仙才子”;说他的文字“幻化无方,意出尘外’,是“朝曦夕月,落崖惊风”;说“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就是对庄子极高的心智的赞叹;还有“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踢的过多福社”这句话里,说“我们”心智的“渺小”, 应是反衬庄子心智的博大。学生们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听课的老师们也频频点头。
    在备课时,这一问题我是准备将它放在后一个教学环节上处理的,没想到学生已不自觉地走到了我的前面。我也就靠船下篙,引出文本研读的第二个大问题:作者对庄子人生态度的态度又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的序幕已经被拉开,刚才那个男生的发言,就是对文本第一小节内容的分析,这一小节在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作者的态度也是十分鲜明的,那就是一种由衷的赞叹。赞叹庄子心智的超凡,赞叹庄子文字的奇怪迭出,赞叹庄子思想的深邃,赞叹造化把何等的神秀聚集在庄子的身上。但这些更多地是说庄子外在形式的态度,而远没有涉及对庄子思想内涵的评说。经如此的点拨,学生很快将目光聚集于文本的7 、8 两小节。我让学生品读这两小节的文字,然后谈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课堂上便是你言我语:
    学生1 :作者以为庄子的精神世界是“清洁”的,也就是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是一种超凡绝俗的大智慧。

学生2 :在作者看来,庄子之所以能够坚定不移地拒绝来自外界的种种诱惑,正是具有了那种“清洁”精神,这精神,说到底就是鄙视权贵,洁身自好,崇尚自由的人生态度。作者对庄子的这样的人生态度,充满着的是一种敬仰。
    学生3 :庄子因为“清洁”而拒绝“诱惑”,作者对此表达了一种崇高的敬意,同时作者还以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与之反衬,这也暗示了作者的态度。
    学生4 :作者说“庄子是孤独的一棵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孤独”是说他卓而不群,“树”象征着他心性的坚定,而“心灵月亮”依据上文相关的文字表述,应该是指一种不屈从权势的文化。这无疑是对庄子极高的评价。

学生5 :后面还有一句:“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咬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也是对庄子“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独树一帜的肯定和褒扬。

学生的研读充满了智慧,阅读说到底是一种心智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否有效展开,全在于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这时一个女生站了起来,她提出一个问题:文本8 小节里,作者用了“妩媚”这个词来赞扬庄子这裸孤独的树,可“妩媚”多用来形容花木或女子姿态的优美,用在这里是否准确?坦率地说,在备课中,我曾注意到“妩媚”这个词,但没有给予它更多的关注。我坦诚地说出这一点,请学生就这一问题,说说食己的看法。这时站起来的也是一个女生,她说:“妩媚”该个词不是用来形容庄子的,而是表述‘一轮孤月之下一棵孤独的树’融合一体的意象的极致美丽。”这次是我情不自禁为女生鼓掌了。
   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涉及,那就是作者写作意图,还不仅仅是为写庄子而写庄子,不仅仅是发一种思古之幽情,还隐含着另一个层面的意图,文章的标题《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也就暗示了这一点。而这一点,课上我只好遗憾地一点而过,更多的意味只能留给学生下课后思考了。


 

最后我提出有关文本的第三个大问题:我们对作者态度的态度是什么?作为课后的书面作业。以下就是部分学生的作业:

作者在两千多年以后,以现代人的眼光解读庄子的思想,以现代人的精神迷茫而无所依托为出发点,提出回归庄子,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份慰藉,这本身是对庄子思想的肯定。现代人的价值取向与传统文化的认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以为当我们在追逐身外之物过于疲惫之时可以从《庄子》 里找到一份淡忘,可我觉得那淡忘名利的心境,那洁身自好的修养,是什么时候都不应丢弃的。我们不仅在迷失自我时需要静下心来借助庄子找一个平衡点,即使我们的生活一帆风顺,也需要一种清洁的精神来滋养我们自己。我们无法做一棵终身守护月亮的树,也至少要有一颗望着月亮的心灵。(钱姗姗)

诚然,庄子的境界让我高山仰止,但是如今真的需要大力倡导庄子的“三无”思想吗?我以为“物质”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不应该是古来文人视为的摧残清洁的恶浊之物。当发展成为硬道理的今天,拥有“梦想”的人对“物质”的追求,客观上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因此,没有必要像作者那样,将庄子抬到一个这样的高度。当然,适当学学庄子还是有益的,毕竟社会太复杂,我们需要一位大家来教我们“闹中取静”。(关熠)
    庄子之所以是哲人,是因为庄子思想的深邃。但庄子首先是凡人,也要吃喝。作者视庄子的片言只语为大智慧,有点将他神化的意味。庄子追求自由无碍,崇尚无为,但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环境充满的是世俗的人烟,他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个世俗而独立存在。将自己封闭起来,人生的色彩只能是单一的。(沈非凡)
     在无路可走时才读庄子,似乎过于消极了。我以为在刚上路或在途中,都不妨读读庄子。刚上路时,可以借助读庄子,了解自由、独立的精神;在途中,可以领悟庄子清洁的内心世界,不至于让心灵完全被金钱染上铜臭,或被什么官帽压扁而变了形。懂得适度地自觉地打扫心灵的尘土,用超越功利的目光看待众生,这样会获得更多的人生的体验。(周倩倩)

庄子作为一种存在,体现了一种古代人文的东西,但他绝不可能成为一剂救世的良药,作者夸大了庄子的作用。人们在走投无路时,是否就会想起庄子,这且不说,就是偶尔想起了庄子,迷茫的心境就一定会豁然开朗?心灵也就重新净化?所以,不是一时回想起庄子,就可以挽救什么的。(秦亚敏)

作为读者的我,肯定作者对于庄子的褒扬。的确,庄子是独特的孤独的存在。独特的是,庄子在污浊的世界里守护着自己的一方净土:别人推崇权贵,他向往自由;别人争相攀缘,他洁身自好;别人被虚荣吞噬,他依旧我行我素。孤独的是,庄子是麦田中的守望者,是一方净土中孑然的身影。一轮明月,一棵树,一种精神,一个人。我无法猜测,在庄子所处的年代,庄子凭着一种怎样的心性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但我相信,庄子在九泉之下知道他的秉持还得到当代人的理解和肯定,他会落泪,那是一种饱含辛酸、委屈、愁闷和欣喜之泪。同样,我也欣赏作者带给我们的诸多启示,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多想想庄子,想想他的清洁;多学学庄子,学学他的坚持;多写写庄子,写写他的固守:让庄子那“独特”传承下去。(沈明)

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让我感到一种欣慰。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我教《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