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李 智 【课前准备】 关于介绍维吾尔族的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导入: 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 2、媒体展示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课件内容,看后说说维吾尔族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刚才我们通过媒体,对维吾尔风情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文字更多地了解和田的维吾尔乡村、维吾尔人。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的内容。 2~3小节:热爱土地;4小节:爱花的民族、爱美的天性;5~6小节:能歌善舞。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圈划词句,四人小组讨论。)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土: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 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 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课文的结尾:“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师归纳。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 ⑴ 第1小节: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⑵ 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烤肉、馕、“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⑶ 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⑷ 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 3、师小结: 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附:和田简介: 和田古称“于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和田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其间,佛教传入,和田成为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以铁骑、利剑东进,将和田纳入其统治之下。清初,“于阗”改名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为现名。 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辉煌,尼雅遗址、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约特干遗址、热瓦克佛塔、库克玛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遗址及众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画、丝绸地毯残片、金饰佛像、干尸、最古老的钱币、各种服饰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诗,令无数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样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丽的冰川、幽深的岩洞、神秘的荒漠丛林、辽阔的草原、美丽的绿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勇士。 和田盛产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负盛名,游客除了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玉石店挑选到称心如意的美玉外,还可以到赫赫有名的玉石巴扎里逛一逛,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宝全都汇聚于此,颇值得一游。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