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D >> 登上地球之巅 >> 正文

 

《登上地球之巅》整体把握

登上地球之巅》整体把握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有必要先大致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一些内容。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里,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在大本营,他们战天斗地,与风雪搏斗,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尽早征服珠峰,他们争分夺秒,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为确保登顶成功,登山队进行了许多适应性的行军。登山队决定把夺取珠峰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来进行,分别制定到达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的计划,最后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3月27日傍晚,登山队员完成了第一个“战役”,安全返回大本营。28日,另一批登山队员出发了,打响了第二个“战役”。这一次的难度明显比第一阶段高,冰崩和雪崩随时都可能出现。登山队员十多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硬是打通了通往北坳的大道。4月11日,队长史占春带领队员沿着副队长许竞打通的道路,终于上升到7300米的高度,为第三次行军到达8000米以上的进军路线,进行了必要的侦察并确定了初步方案。29日,登山队开始了第三次征服高度的战斗。行军过程中,有的人因为缺氧而晕倒,但困难吓不倒他们,经过两天的奋斗,他们终于安全到达7600米,这是我国当时登山史的新高度。5月2日,登山队开始了对被人称为8000米以上高度的“死亡地带”的征服,第二天晚上,他们战胜了被认为不可征服的“第二台阶”,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并安全返回大本营,胜利地“超额”完成了第三次适应性行军任务。

  5月24日上午,登顶的总攻终于打响,四名精选的队员从8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峰的冲刺。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节选的。

  整体把握这篇课文,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单从课文来看,好像就只是这四个人的登山故事,但联系全篇通讯来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假如没有二百多名队员和服务人员的前期大量工作,没有几次集体的适应性行军,打通通向珠峰的关键性道路,则三位队员绝没有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几位冲顶的队员是所有队员中的佼佼者。)登山活动与其他探险活动相比,其集体协作精神显得尤其重要。为了队友的成功,还要有勇气献出自己的生命,刘连满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例子。

  登顶过程中,要注意作者着意描写的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而这三者都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于队员的严峻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才充分体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为此,教学时让学生默读课文,总结登山英雄是靠的什么来克服上述困难的(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还重点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登上地球之巅》整体把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登上地球之巅》写作特点
    珠穆朗玛峰究竟有多高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与练习说明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建议
    《登上地球之巅》有关资料
    品味《登上地球之巅》的语言
    品析《登上地球之巅》的写法
    登上地球之巅的僧人
    中国登山队第一次征服珠穆朗玛峰
    《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
    《登上地球之巅》学法指导
    《登上地球之巅》中心思想
    《登上地球之巅》习题精选
    《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
    《登上地球之巅》同步达纲练习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电子教材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导入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题解
    《登上地球之巅》素质教育新学案
    《登上地球之巅》多音字辨析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背景知识
    《登上地球之巅》生字注音
    《登上地球之巅》形近字辨析
    《登上地球之巅》词语解释
    《登上地球之巅》词义辨析
    《登上地球之巅》问题研究
    《登上地球之巅》结构分析
    《登上地球之巅》写作特色
    《登上地球之巅》写作特色
    《登上地球之巅》问题探究
    《登上地球之巅》词义辨析
    珠穆朗玛峰的登山线路与攀登历史
    珠峰攀登史上的第一
    专家破解珠穆朗玛峰正在逐渐“变矮”…
    中国登山健儿十四次登顶珠峰回放
    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王富洲
    《登上地球之巅》同步轻松练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