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 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 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五段: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 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 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 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课题:《不求甚解》邓拓 文艺随笔 教学目的:了解陶渊明提出的“不求甚解”的含义,认真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张。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的关键词语“会意”、“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和“观其大略”等。 教学难点:就读书是否完全读懂这一问题先行思考,然后围绕“求甚解”和“不求甚解”的主要展开讨论。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一)复习旧课 《怀鲁迅》和《在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同为写人散文,在句式、表达方式、写作特点上何区别? (二)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人,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60年代初,以“马南邨”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不求甚解》是《燕山夜话》中的一篇代表作。 (三)理清结构 1、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试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出现? 3、熟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背诵。思考: A、“其实也不尽然”中的“然”指的是什么?“也不尽然”是指什么意思? B、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 C、不能盲目地反对的又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 4、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观其大略是什么意 思? 6、“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是什么意思? 7、试结合陶、诸葛、陆象山三位古人的话来谈谈自己在读书中的一些体会。 明确: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原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功夫。现多指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刻的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造句: 我们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要刻苦钻研,联系实际,深入领会,不能~ 第一自然段: “然”是指“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也不尽然”是指也不完全是这样,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即不能把话说死。“不必提倡”的不求甚解是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不能“盲目反对”的不求甚解是指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功夫。 中心论点: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即多次反复、虚心领会。(在文章结尾) 开卷有益:打开书读就会从中受益。 下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一是全文引原文,言之有据;二是对引文进行全面辩证。 A、“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B、“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 C、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虚心,戒“自负”;二是前后贯通,戒“固执”。 观其大略是指“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是指“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提法很相似。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先提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进一步强调不能仅仅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而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四)反复朗读 要求背诵三处引用的古人语句,领会其中的含义。 (五)课堂讨论 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在读书学习中的一些体会。自由发言,共同讨论, 教师总结。 【解释】 【词 目】 不求甚解 【易 错】 不求慎解 【发 音】 bù qiú shèn jiě 【释 义】 甚:过分;如"欺人太甚"。解:了解,理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功夫,只领会文章的精髓。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出 处】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示 例】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 【例句】 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近义词】 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反义词】 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 【语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