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Q >> 秋水节选 >> 正文

 

学习秋水

秋水(节选)

一、学习目标

  1.理清本文思路,背诵课文第1段;

2.了解《庄子》和庄子的思想观点

  3.掌握“非……则”,“见……于”等文言句式。

二、知识积累

  1.作家作品

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曾做过蒙漆园吏,一生过着穷苦的生活。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同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  2.思想或材料

  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写作技巧

  对比说理黄河与北海对比,黄河是“百川灌河”,“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北海是“难穷”,“不见水端”。

  河伯前后认识的对比,先前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认识到了自己的见识短浅。经过对比,突出地表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解题指导(引自人教版高一语文教师用书)

一、这道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2.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二、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文言句式。

非……则……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见……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永远被很有学识的人耻笑。

【译文】(摘自人教版高一语文教师用书)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朝东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迷茫地感叹说:“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课文助读资料

一、课文删节部分

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住地)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限)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指寡闻陋见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这里指浅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传说中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尽)。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水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在)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空(蚁穴)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通“萃”,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继承),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下的战事),仁人之所忧,任士(担负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秋水节选,庄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学习秋水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