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旧教育,而到着眼于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颖教育。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深入学习,提升素养 读书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崇高精神的神圣对话。教师要有较强的教科意识,积极参加各种教科活动,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自觉向专家学习,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不断完善教育理论。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研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有关理论与实践的书籍,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经常开展交流与研讨活动,让教师沐浴书香,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与文化积淀。 2、努力实践,稳步提高 (1)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 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科教学指南。通过对话争辩、思维碰撞,群策群力,让教师的教学有章有法,有规有矩。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要做有心人,用情、用心施教,用自己的智慧使课堂变得有序而生动!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组织全体老师利用校本研训时间认真学习“构筑理想课堂”的理论,学习研读“名师课堂实录”,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模范带头作用 骨干教师是课题研究的排头兵,本学期将组织开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内容为“说课——上课——评课”。并以此为契机,鼓励每位教师经历“研究——反思——再研究”的过程。 (4)开展“构建理想课堂”课题研讨活动 认真严密地组织课题组教师“构筑理想课堂”汇报课比赛活动,以促进课题组每位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以此活动作为推进课题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探索提炼构筑理想课堂的策略,形成本校的课题研究特色。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各备课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内容。 3、确定本学期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的方案。 十月份: 1、召开教研组会议 2、按照学校要求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 十一月份: 1、根据学校安排做好期中考试的拟题和评卷工作。 2、召开教研组会议,并对9、10月份的教学常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上交教务处。 3、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 十二月份: 1、参加“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推进现场会。 2、安排时间全校进行“课文美文”演讲比赛活动。 一月份: 1、撰写教学总结和论文。 2、期末资料整理、汇总。 3、写好教研组期末总结。 4、按学校要求做好期末考试的评卷和试卷分析工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 语文基础。
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 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 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具体内容及授课安排:
单元
主题
具体内容
建议授课时数
1
多彩的春天
识字1
3邓--爷爷植树
12—15课时
2
家庭生活
识字2
12—16课时
3
保护环境
识字3
12—15课时
4
快乐的夏天
识字4
17小壁虎借尾巴
14—18课时
5
动脑筋想办法
识字5
11—14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