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观察比较: 1、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 2、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生1:我发现第一句话比第二句具体,多了一个“逐渐”和“越来越”。 生2:我觉得这些词具体写出了猎食性恐龙是怎么变成鸟的。 生3:用了“逐渐”和“越来越”这样的词,我知道猎食性恐龙不是一下子变成鸟的。 …… 由这一个教学片段,我又想到了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教什么?《飞向蓝天的恐龙》为典型的科普说明文,教师能挑战这类文章上公开课,精神可嘉。很显然,象这样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游离于语文教育目标之外,上成科学课或者其他课。难能可贵的是,苏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即教什么)有十分清楚的意识,教师关注到了知识背后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并设计了比较句子的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发现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特点,感悟表达的准确与科学。 怎么教?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悟的过程。应该说上面的片段教学体现了这个特点,但是,还很不够,具体地说,感悟科普性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科学,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较分析的层面,一定要内化到心灵!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内化。在这一点上,教师处理的不够灵活,或者说是不够全面。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四上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录 说课 反思,教学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