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名水寒。云南昆明人。九三学社成员。1972年赴云南德宏州插队。1972年毕业于保山卫校中医专业,1983年又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历任保山卫生学校讲师,《保山日报》文艺部主任、主任编辑,市作协主席,市文联主席,保山九三学社市委主委。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卷散文《时间之痕——南方丝绸之路旅行笔记》,长篇纪实文学《从怒江峡谷到缅北丛林》,长篇散文《生命的“避难所”——高黎贡之书》、《最后的驿道》、《我们的高黎贡》,长篇报告文学《消逝与诞生》等,共出版文学作品集8部。短篇小说《中毒事件》获2000年边疆文学奖,散文《高黎贡:一个英国人的背影》获2004年滇池文学奖。
导演周勇:将电影进行到底
12月18日,由我省青年导演周勇执导,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备受人们关注的现实题材电影《网络妈妈》在南昌万达影城举行了首映式。省委领导和部分家长学生受邀观看了该影片。影片结束后,不少观众纷纷表示被影片中塑造的“网络妈妈”形象所深深打动,同时该片导演周勇也携电影中的部分演员来到了首映现场与观众见面。在首映式上,记者近距离接触了这位倍受赞誉的江西籍导演,并对他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
从江西农村走出的作家
大家谈到周勇的时候,大部分都只停留在江西籍导演这一概念上,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有两重身份:作家和导演。
出生在江西弋阳农村的周勇,从小就与文字结缘,小时候的他酷爱阅读,但是那时家里的生活条件却异常艰苦,兄弟姐妹多,父母负担重。尽管如此,周勇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靠着顽强的意志和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文学的殿堂里越走越远。多年来他用阿喜、喜儿等十余个笔名,创作发表了近百万字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包括《清悠悠的信江河》、《小河边》等近百篇中、短篇小说,以及《追求》、《江南五月》等200余篇散文、诗歌作品。其中数十篇作品获得全国、省市级的大奖
1994年周勇来到广东商报做了一名新闻记者,1996年又进入了广州电视台。这个机会使他接触到一个全新的影像世界,在这里他得到了又一次的充分锻炼和提高。在这个影像的世界里,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更努力地在各方面充实自己。在电视台文艺中心,他从最基层的剧务干起,为了学到东西,他总是揽最重、最艰苦的活干。一番偷师学艺,他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撰稿、编辑、策划和导演,他都一样样地学着干了起来。在电视台,周勇除了个人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外,还结交了大量的朋友,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这时候的周勇,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技能,结合敏锐的触觉,最终使他萌生了拍电影的想法。
《荔枝红了》成就从作家到导演的转变
与以前的作家生涯相比,拍电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正如他本人所说,“写文字是一个人的事,构思、创作一个人就行了。但是电影却不一样,电影需要一群人一个集体去完成。这群人就是这个圈子各个门类的专业人才,比如摄影师、演员、化装、道具、服装等等,只有把所有人都整合好了,拧成一股绳,让他们把自己手中魔棒的威力都发挥出来,那电影也就有希望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作家到影视创作,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转变的过程也很艰难。
2000年,周勇偶然间读到一本杂志,其中详细介绍了江泽民总书记在2000年2月到茂名荔乡考察的情况。敏锐的嗅觉让他感觉到了机会在召唤。根据手上掌握的一些情况,周勇认为在“三个代表”发源地创作拍摄一部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电影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随后,周勇利用2001年元旦的时间,亲赴茂名考察这一创作设想的可行性。通过考察,周勇进一步完善了创作构思,并向当地政府领导作了汇报,经过研究讨论,影片《荔枝红了》这一创作项目顺利立项。
由于是第一次参与导演制作电影,周勇面临着各种困难,此时,以前的工作经历给了他最大的帮助。影片在立项之后,周勇和其他的主创人员一起来到荔乡采风,着手创作电影剧本。他们沿着江总书记视察荔乡的足迹采访,不断调整创作初稿,使影片故事和人物形象不断地丰满起来。以前作家的创作经历,使周勇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因而他在电影的策划创作方面游刃有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艰辛的努力换来的是影片的巨大成功。2002年,影片《荔枝红了》上映后反响非同寻常。首先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一致好评,成为党的“十六大”的献礼影片,获得国家教育部、广电总局、文化部的鼎力推荐。之后,影片又在各大电影节评奖活动中频频获奖。当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时,影片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国内成千上百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而电影的市场发行也创造了国产影片的奇迹:全国城市放映超万场,农村公益放映已超过2万多场,成为近年来国产主旋律影片当中最受观众喜爱、放映场次最多、观众人数最多、社会效益最好的影片。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电影《荔枝红了》使得周勇成功完成了由作家到影视创作的转型。
《网络妈妈》再创事业新高峰
自《荔枝红了》一炮走红之后,有不少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都纷纷聘请周勇来做老总或负责企业的宣传文化工作,且待遇不菲,但最终还是被周勇拒绝了。周勇说,人活着,可以赚到一些钱,但赚钱不是目的,人活着应该给后人留点什么,否则人生就没有意义。
就在这时,周勇看到了一本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小说《网络妈妈》,书中的原型网络妈妈刘焕荣是江西弋阳人,多年来拖着残疾的身体,用浓浓的母爱挽救了许多深受网瘾毒害的青少年,被中宣部、全国妇联推荐为典型人物,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杰出母亲”称号,她的事迹感人至深,且在江西已经是家喻户晓。作为刘焕荣的老乡,周勇在看到这一素材后,就决心将它搬上银幕。
凭着多年从事电影的经验,对这部电影的前景,尤其是对拍摄电影的现实意义和定位,周勇认为这部电影拍摄出来一定会得到观众的认可。他说,首先时下表现网络方面的影视题材就很少,网络妈妈的故事具有时代特征,而且通过这部电影,可以唤起家长和青少年朋友对网络的正确认知。更重要的,周勇想把《网络妈妈》拍成一个平民电影。周勇认识到,如果把网络妈妈刘焕荣当作共产党员来写,就会落入俗套,导致观众不喜欢这类的电影。所以周勇一直把网络妈妈当作平民去写,以平民视角,赋予更多揭示人性的东西,以平实质朴打动观众,并且大胆启用群众演员担任主角,他们的本色出演使得影片更显真实、感人。
近期,《网络妈妈》在人们的期盼中完成了拍摄,并开始在各地进行小范围的试映,许多观看了影片的观众都深受感动、交口称赞。周勇告诉记者,《网络妈妈》还在试映期就得了各方的关注,明年母亲节前后该片会在全国范围内上映,届时,全国的观众都能在电影院中看到这部影片。谈到未来的打算,周勇笑着说,拍更多更好的电影献给观众是他最大的心愿,将来也会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