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由来_人物
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TAG标签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外人物分类索引 > 文学 >
 

诗歌的由来

时间:2008-10-03 15:27来源:中国哲士网 作者:liuyansheng 点击: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
  
  初学者往往觉得近体诗的平厌格律很难掌握,这是因为没有抓住它的基本规律,只是死记平厌的格式。它的基本规律只有四条,只要掌握了这四条。自己也可以把平仄的格律排对出来。这四条规律是:一句之中平平仄仄相间;一联之内上下两句平仄相对;下联的上句与上联的下句平仄相粘;句末不可出现三平或三仄。概括起来只有一条原则,就是寓变化于整齐之中。《文心雕龙。律将》有“同声明应”、“异音相从”的话,“同声相应”是求整齐,“异音相从”是求变化。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整齐,抑与扬有规律地交替和重复着,造成和谐的音调。和谐的音调对于思想内容的表达,无疑会增添艺术的力量,这样说决没有否定占体诗艺术表现力的意思,音调和谐只是诗歌艺术性的一个方面。从表现思想内容的需要出发,有时反而需要拗。是诺是拗。全在诗人的恰当运用。
  除了平厌之外,大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同、叠韵词、香音问和象声同来求得者调的和谐。
  双声调和叠韵词是由部分声音相同的字组成的词,南母相同的叫双声调。韵母相同时叫叠的问,叠合同是声音完全相同的同。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叠的如两玉根叩,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宛转”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铿锵、宛转,荡漾、促节的细微区别,虽未必尽然,但双声、叠韵的音乐效果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叠音词的效果也是一样,它们的音乐效果可以这样概括;即在一连串声音不同的字中,出现了声韵部分相同或完全相闹的两个邻近的字,从而强调了某一个声音以及由此声音所表达的情绪,铿锵的越发铿锵。婉转的益见婉转,荡漾的更加荡漾、促节的尤为促节。至于象声词则是模仿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构成的词,它只有象声的作用而不表示什么意义,象声同的效果在于直接传达客观世界的声音节奏。把人和客观胜齐的距离缩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双声、叠韵、叠音。象声,这类同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相当广泛。如“参差荇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聊逍遥以相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三、声情
  
 以上所说的节奏和音调,是就声音论声音、是一首诗中各个字的字音内配合组织。然而。古典诗歌的音乐美并不完全是人音组合卜效果,还取决于声和情的和谐、就象作曲时要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选择和变换节奏。调式一片。写诗也要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安排和组织字词的声音。只有达到声情和谐。声情并茂的地步。诗歌的音乐美才算是完善了。下面就以两基诗歌为例,作一番具体的分析。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历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01年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命运》,散文《诗之遗嘱...

  • 文学类别

    1、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2、按作者所在的时代分为:古...

  • 乐府

    乐府始于秦 绝于汉! 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

  •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

  • 律绝

    上文说过,绝句应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

  • 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是一个偏正词组,它的主体是“小说”,“历史”则是对主体的限制和修饰,...

  • 小说的十个常用技巧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

  •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

    四大名著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三言二拍 《醒世恒言》...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