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_人物
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TAG标签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外人物分类索引 > 文学 >
 

科幻小说

时间:2008-10-03 15:03来源:中国哲士网 作者:admin 点击: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科幻小说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当代西方的科幻小说,涉及到许多尖端的科研项目,当然也经常出现似是而非的假科学。因此,科幻小说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视和指责。
科幻小说的分类   
  1.软科幻
  软科幻小说(英语Soft Science Fiction,简称Soft SF)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相对于“硬科幻”,作品中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为它所涉及的题材往往被归类为软科学或人文学科,所以它被称为“软”科幻小说。
  2.硬科幻
  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无论我们现在有了怎样创新的理解,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义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传播历史
  “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原本是外来词,由西方传入我国;最初被译为“科学小说”,后来演变为“科幻小说”。其实,即使在西方,“科幻小说”一词一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广泛流行。它最初出现在雨果·根斯巴克主编的《科学奇异故事》杂志第一期,虽然埃德加·爱伦·坡、埃德加·佛塞特和威廉·威尔逊等作家很久以前就曾对一种类似科幻小说的文学类型进行过界定,不过对“科幻小说”真正比较一致的看法,却是专登科幻小说的流行杂志确立以后的事情。
什么是“科幻小说”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幻小说”呢?应该说,“科幻小说”是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科幻小说”的定义也不断发展变化。
  最初,根斯巴克用“科学小说”(science fiction)一词指这种文学类型。他在第一期《科学奇异故事》(1926年4月)的社论里这样写道:“我用‘科学小说’指的是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和爱伦•坡那种类型的故事——一种非常吸引人的传奇故事,穿插着科学事实和预见……这些惊人的故事不仅产生极有趣的阅读,而且总是给人以某种启迪甚或教育。它们以适合读者趣味的方式提供知识。……今天科学小说为我们描写的冒险,明天很可能变成现实。旨在表示历史兴趣的伟大的科学故事仍然有许多人在写……后世的人会说,它们不仅在文学和小说方面,而且在人类进步方面,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显然,根斯巴克认为科幻小说是一种教育的、进步的文学。但他这种看法很快被其他流行杂志的主编们作了修正。40年代主宰科幻领域的杂志《惊奇故事》的主编小约翰•坎贝尔提出,科幻小说应该被视为一种与科学有密切关系的文学媒体:“科学方法论包括这样的命题:一种严谨的理论不仅解释已知的现象,而且预见新的尚未发现的现象。科幻小说试图完成同样的事情——以故事的形式写出这种理论用于机器、尤其用于人类社会时会产生什么效果。”
  实际上,“科幻小说”这个术语问世不久,很快就演化成一个亚文化的文类名称。这种亚文化包括科幻作家、编辑、出版家、评论家和科幻迷。其故事和小说不仅有一些共同的设想、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主题规则,而且有某种脱离外部“世俗”世界的感觉——因为它们的规则对那个世界显得神秘而陌生。具有这种特点的小说以及最初引发这种特点的小说的文本,逐渐被统称为“科幻小说”。
  这个范畴确定之后,读者和批评家便用它指更早的作品,把一些类似的故事都归于这个范畴。于是,许多研究者和作家试图对科幻小说重新界定,使这种形式既标示当代的一个文类,同时又纳入从理论上适合这个文类的早期的作品。
  其中最重要的是朱迪丝·麦里尔的看法,她用“推测小说”这一术语来代替“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一种‘推测小说’,其目的是通过投射、推断、类比、假设和论证等方式来探索、发现和了解宇宙、人和现实的本质。这里‘推测小说’旨在说明利用传统‘科学方法’(观察、假设、实验)的方式,检验某种假想的现实,将想象的一系列变化引入共同的已知事实的背景,从而创造出一种环境,使人物的反应和观察揭示出有关发明的意义。”
  前面这些早期的定义都强调“科学”或至少科学方法是科幻小说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在麦里尔的定义里,通过将重点从科学转向推测,明显扩大了科幻小说的范围,因为它可以包括描写社会变化而不必赞扬科学发展的作品。
科幻小说的发展变化
  实际上,这种小说在50~60年代非常流行,而且进一步引起了科幻小说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量描写未来,使人们从未来反观现实,给作者和读者以更大的思想自由。它们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作品明显不同,因为后者主要通过空间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超常的世界。
  6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想,重新强调科幻小说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学,其根源在于19世纪,而不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美国杂志培育出来的一种文类。这无疑是对科幻小说一种视角更广的看法,但它不再强调科学技术的因素,甚至对“科幻小说”这一文类术语也提出批评。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布赖恩·奥尔迪斯指出:“科幻小说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小说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J·G·巴拉德1969年评论说:“那种认为《惊奇故事》这样的杂志与科学相关的看法荒诞至极。你只需随便捡起一本《自然》杂志或任何一种科学杂志,你就可以看出科学属于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奥尔迪斯还在他的《万亿年的狂欢》(1973年初版,1986年修订再版)里提出一种带有哲学意味的看法:“科幻小说力求说明宇宙里的人和人的地位,而宇宙处于我们发达但混乱的知识(科学)状态,因此科幻小说以哥特或后哥特的方式铸成。”通过将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8)视为这一传统的源头,奥尔迪斯有效地论证了科幻小说何以是19世纪工业和科学革命的产物。
  20世纪70年代,随着大学开设科幻课程,学术界对科幻小说的兴趣也高涨起来,出现了更严格的形式的界定。因为若要教一门课程,你必须知道这门课究竟是什么;而就科幻小说而言,由于它常常被模糊地列入奇幻小说、后现代小说、寓言小说、科技惊险小说、科学发明小说以及乌托邦小说,所以还需要了解它究竟不是什么。因此在学术界定里,人们特别强调要严格划清科幻小说的界限,不仅考虑它的文学策略,而且也考虑它的观念内容,有时还运用在文学批评中发展起来的一些词语,如结构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批评词语。
  1972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达科·苏文把科幻小说解释为“一种文学类型,其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是陌生化和认识的相互作用,而其主要的形式方法是用一种想象的框架代替作者的经验环境”。苏文用“认识”表示对理性理解的追求,而“陌生化”则表示布莱希特的概念:“一种陌生化的表现可以使人认识它的主体,但同时又使它显得陌生。”苏文的定义引起了不少争论,但他用想象的框架表示小说虚构世界,用经验环境表示外在真实世界的做法,对理解科幻小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0年代以后,由于高科技生产方式带来的社会变化,对科幻小说又出现了各种新的解释。罗伯特•斯科勒斯认为,“科幻小说提供一个明显与我们已知的世界根本不同的世界,然而又以某种认识的方式返回来面对那个已知的世界。”他以“结构的寓言”代替“推测小说”,认为宇宙是一个系统的系统,一个结构的结构,对过去一个世纪科学的洞察应作为小说的出发点。
  结构的寓言以一种虚构小说的方式对人类的处境进行探讨,其最主要的题材是人类科学或生命科学的发展或发明对人类本身的影响。《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通过研究现实世界的迅速变化指出:“科幻小说通过描写一般不考虑的可能性——另外的世界、另外的看法——扩大我们对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声称“媒体就是信息”的麦克鲁安认为:“今天科幻小说表现的环境使我们能够看到科技的潜能。”而莱斯利•菲德勒则说:“科幻小说是启示的梦想,是人类终结的神话,是超越或改变人类的神话。”1987年,科幻作家S.K.罗宾逊甚至这样写道:科幻小说是“一种历史文学……在每一个科幻小说的叙述里,都有一种明显或隐含的虚构的历史,它将小说描写的时期与我们现在的时刻或我们过去的某个时刻联系起来”。1992年,评论家约翰·克鲁特进一步扩大科幻小说的范畴,认为美国科幻小说传递的意义关系到“西方世界线性的、由时间限定的逻辑”。
  总之,对科幻小说从来没有绝对一致的看法。但这并不是说,科幻小说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没有相对一致的特点和规则;因为如果没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则,科幻小说也就不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类别。例如50年代到60年代,占主流的科幻小说大都描写未来,有一定的结构原则,并显示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倾向。
  以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为例,他所有小说的背景都是未来的世界史或美国史。在这幅奇特的历史画面上,他周密地安排每一个细节,使之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发展。他有一幅未来史的轮廓和图解,人物和重要发现的日期都穿插在里面。他曾经发表过这样一张图表:这张图表以1950~2600年为历史范围,左侧有一行日期,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其他六行是故事、人物、科技、数据、社会学和备注;第一行排着故事的题目,紧靠未来史的日期;第二行竖排各个人物的寿命;第三行是科技的发展,如“机械公路”或“精神感应”等,也与时间栏对应;第四行数据列举具体时间发生的事件,如2060年出现“合成食物”;第五行“社会学”从野蛮时代开始,列举社会状况,如2020年美国出现宗教专政;最后一行是结论性的论述,例如2600年随着“民情混乱,人类的青春期结束,第一批成熟的文明开始”。这种图表的内容可以任意变化,但原则却是一样的。
对科幻小说的不同看法
  当然,由于科幻小说丰富的想象性,由于随着历史发展对科幻小说的不同看法,不仅不同时期的科幻小说存在着巨大差异,即使同一时期的科幻小说也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所有科幻小说都有相似的社会功能。首先,科幻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有时预见正确,有时预见错误——把社会的要求和理想戏剧化。人们读科幻小说,常常可以得到一个比当代的“当代小说”和非小说的考察更清晰的社会概貌。正如H·L•戈尔德所说:“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科幻小说那样尖锐地揭示人们的理想、希望、恐惧以及对时代的内心压抑和紧张感。”
  实际上,大多数优秀的科幻小说都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利用对未来和过去的想象,探索解决现实矛盾的方法,揭示社会变化和人与人的关系。
  我们知道,许多科幻小说描写太空旅行和未来社会。但如果有人认为乘太空船到银河系旅行是摆脱现实问题的有效方式,因而当遇到家庭矛盾时要求参加太空旅行,那他一定会被所有参加太空旅行的人嘲笑或怨恨。科幻小说中的太空可以看成是积极生活斗争的第一线,人们在那里创造未来,而不是空谈或逃避。这并不是说科幻小说的太空未来是无条件的乐观主义,而是说科幻小说的总的态度是积极的。虽然它常常表现人类在矛盾的枷锁中呻吟,但它总是告诉人们,只要坚持努力,这种枷锁就可以打破。科幻小说大多表现人类集体的愿望,它的主人公总是考虑或代表一个整体;如果说有一个人人幸福的乐园,科幻小说的主人公总是让他的所有朋友都进入这个乐园。一些批评家说科幻小说是乌托邦小说,恐怕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从科幻小说中探索未来
  科学总要发展,自然和社会会不断变化,人们必须面对变化了的未来。科幻小说正是探索未来各种可能的最好形式,它既可以使人们为未来作思想准备,也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创造未来。科幻小说还_可以使人们产生新的思想,或者从旧的思想里发掘新的意义。正如麦克因泰尔所说:“科幻小说描写科技发展的后果……探索人类和人类的价值。它需要更多的工作,更敏锐的洞察,更优秀的作品……它是探索感情和心理的工具。”
科幻小说的“开放系统”
  科幻小说代表着一种“开放的系统”,它不受传统社会思想的束缚,可以无拘无束地探讨各种各样的社会概念和科学概念。当燃,对科幻小说是不是“开放的系统”一直存在着争论,但科幻小说是充满了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命、不同的社会和变化多端的不同的环境,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它们为科幻小说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因此麦克因泰尔说科幻小说“是最有价值的文学方式”,“科幻作家正开始挖掘科幻小说无限的可能性,生产出文学领域里最激动人心的作品”。
  今天,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高新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生命科学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不仅会改变社会结构和道德伦理,而且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实际上,在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已开始削弱公民社会的构成,而国际互联网络和影视的发展正在使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形象转向以视觉为中心。这些变化对置身其外的人或许很难理解,但无疑它们是最近科幻作家进行想象时所依据的现实背景。
  因此我们读当代西方的科幻小说,必须摆脱传统的阅读方式,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因为科幻小说本身就是与现实拉开距离的“陌生化”的作品,而西方现实又是我们感到陌生的现实。换句话说,西方当代科幻小说是与我们拉开双重距离的作品,以传统的阅读方式想象,很难理解其绝妙之处和真正的意义。
软科幻与硬科幻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则非「机关布景派」莫属(请注意「硬」在此并没有「生硬」的涵义)。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 所谓软科幻就是以关注人文为重点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以科学技术为重点的科幻作品.
现代的科幻小说
  今天的科幻小说,早已超越了旧的片面看法:科幻小说传播科学知识,使人尊重科学,使年轻人笃信科学并献身科技事业;它增加了新的更重要的社会功能,可以成为有力的批评社会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式。
  这种新的社会功能,产生于科学观念的改变。现在人们认为,科学具有一种双重性。一方面,科学确实有启迪作用,它使人了解自己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产生自己的理解并指导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科学也反映它产生的条件,反映科学的生产者和拥有者的种种观点。科学的进程,科学项目的确定,科学家的选择和培养,科学研究的策略,调查研究的工具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框架,成功和失败的标准,以及运用科学成果的环境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历史的产物。科学中的知识并不由自然支配,而是由兴趣和信念构成。科学既有相对客观性,又有社会决定性。所谓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纯真理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因此科学分析的任务是,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安排下,努力找出脑力劳动与其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情况。激进的科学维护者并不一定真正维护科学,只有对科学采取批判的态度才是对科学的真正爱护。
  在20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里,劳动分工因技术知识水平分成越来越多的层次,科学知识正系统地迅速离开教育的轨道,进入私有资本,变成商业化和商品化的东西。因此人们需要对科学采取批评的态度,需要根据人们生存环境的实际经验来进行想象和创作。
发展时期
  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英国有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
  ★2、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
  ★4、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荣,科幻小说家从作品的主题、情节,到艺术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编辑本段代表作品列表
  世界各地的科幻小说发展很不均衡,也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渊源和艺术风格。以下是世界各国(及地区)重要的科幻小说作家及其主要作品,还有主流的科幻杂志。
  ★(一)欧洲
  1、法国
  儒勒·凡尔纳 (Jules Verne) ——《海底两万里》《地心历险记》 《神秘岛》;
  布勒——《荒诞的故事》《人猿星球》 《E=mc2》。
  =======================================
  2、英国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H.G.Wells) ——《最早登上月球的人》《时间机器》《星际战争》(或译《世界大战》);
  阿瑟·克拉克 (Arthur C. Clarke) ——《枪眼》《地球之光》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又译:2001宇宙奥德赛)《与拉玛相会》《天堂喷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
  阿尔迪斯——《温室》《审判》《唾液树》《隐生代》;
  玛丽·雪莱(Mary Shelly)——《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Frankenstein);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一九八四》;
  赫胥黎(Huxley)——《美丽新世界》;
  道格拉斯·亚当斯——《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
  =====================================
  3、俄罗斯(前苏联)
  叶菲列莫夫——《恒星飞船》 《仙女座星云》 《安全刀片》 《丑时》;
  别列亚耶夫——《沉船岛》 《永生粮》 《水陆两栖人》 《跃入虚空》;
  卡赞采夫——《水下太阳》 《月亮的路》 《太空神曲》 《风暴世界》;
  亚米扎京——《我们》。
  布雷乔夫——《独闯金三角》 《太空幸存者》 《大战微型人》 《蝙蝠龙》
  =======================================
  4、捷克
  卡雷尔·恰佩克——《万能机器人》(首创的“ROBOTO”一词是英文“robot”的原词)《鲵鱼之乱》 《母亲》。
  =======================================
  ★(二)美洲
  1、美国
  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基地》系列(Foundation)《我,机器人》(I, Robot)《夜幕低垂》《正子人》;
  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
  布尔——《水晶天》;
  希勒弗布格——《机器人俾斯曼》;
  罗伯特·海因莱茵——《异乡异客》《星舰战将》《严厉的月亮》 (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故又译为《月亮是个严厉的女人》)《傀儡主人》《替身明星》(Double Star )《进入盛夏之门》《银河系公民》《双星》(Between Planets);
  罗伯特·谢克里——短篇小说集《幽灵5号》 《浪漫服务公司》
  罗恩·哈伯德——《地球使命》 《地球战场》;
  娥苏拉·勒瑰恩——《黑暗的左手》《一无所有》;
  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模式识别》;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群星,我的归宿》《被毁灭的人》;
  菲利普·K·迪克——《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别名《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
  弗兰克·赫伯特——《海里的龙》、两个《沙丘》三部曲;
  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火星公主》;
  安东尼·伯吉斯 ——《发条橙》;
  雷·布雷德伯里 ——《火星纪事》《华氏451度》;
  弗诺·文奇——《真名实姓》(True Names)《深渊上的火》(A Fire upon the Deep)《天渊》(A Deepness in the Sky)
  哈里·哈德森 ——《不锈钢鼠历险记》;
  波尔·安德森 ——《敌对的群星》(The Enemy Stars)、《有去无回的行星》;
  保华(Benjamin William Bova)——《星球征服者》( The Star Conquerors)、《星球守望者》(Star Watcher);
  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维京系列:《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死者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屠异》(Xenocide)《意念之子》(Children of The Mind)《安德的影子》(Ender's Shadow)《霸主的影子》(Shadow of the Hegemon)《影子傀儡》(Shadow Puppets);
  丹尼尔·凯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伊丽莎白·穆恩(Elizabeth Moon)——《黑暗的速度》;
  杰克·威廉森——《硅剑》
  詹姆斯·冈恩——《来自外星球的礼物》
  杂志——《新奇科幻》(Astounding SF)。
  =====================================
  2、加拿大
  罗伯特·J·索耶——《计算中的上帝》(Calculating GOD)《星丛》(Starplex)《终极实验》(The Terminal Experiment)《原始人类》《混血》《金羊毛》(Golden Fleece)。
  ======================================
  ★(三)亚洲
  1、日本
  矢野彻——《多伦叛乱》;
  小松左京——《日本沉没》 《首都消失》 《无尽长河的尽头》;
  眉村卓——《太空少年》 《星夜》 《消灭的光环》;
  森冈浩之——《星界的纹章》 《星界的戦旗》;
  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夏日魔术系列三部曲》
  星新一——《不速之客》
  杂志——《阿西莫夫科幻杂志》等
  ====================================
  2、中国大陆
  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 《飞向冥王星的人》 金明、戈亮科幻刑侦系列:《秘密纵队》等;
  郑文光——《飞向人马座》 《神翼》 《战神的后裔》;
  童恩正——《古峡迷雾》 《雪山魔笛》《珊瑚岛上的死光》;
  刘慈欣——《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流浪地球》《中国2185》《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 《三体》 《山》 《魔鬼积木》 《地球大炮》《带上她的眼睛》《地火》《赡养上帝》《赡养人类》;
  王晋康——《七重外壳》《三色世界》《拉格朗日坟墓》 《新人类系列》;
  王晓达——《波》《太空幽灵岛》《冰下的梦》《诱惑·广告世界》《复活节》《莫名其妙》《诱惑》《电人历险记》《黑色猛犸车》
  韩松——《红色海洋》《宇宙墓碑》
  杂志——《科幻世界》(SFW).《科幻大王》《世界科幻博览》
  ==================================
  3、中国台湾地区
  张晓风——《潘渡娜》;
  张系国——《超人列传》 《星云组曲》 《城》三部曲:《五玉碟》《龙城飞将》《一羽毛》;
  黄海——《银河迷航记 科幻小说集》、《大鼻国历险记》、《永康街共和国》、《千年烽火奇幻游》、《秦始皇到台湾神秘事件》、《第四类接触》、《星星的项链》、《奇异的航行》、《黄海童话》、《谁是机器人》、《地球逃亡》、《时间魔术师》、文明三部曲科幻长篇:《最后的乐园》、《鼠城记》、《天堂鸟》。
  黄凡——《上帝们 人类浩劫后》;
  叶言都——《海天龙战 叶言都科幻小说集》;
  林耀德——《双星浮沈录》《时间龙》《大日如来》;
  张大春——《病变》《时间轴》;
  苏逸平——《穿梭时空三千年》《东周时光英豪》《封神时光英豪》《春秋英雄传说》《惑星世纪》《龙族秘录》《星舰英雄传说》《星座时空》《炫光时空学院》《楚星箭战纪》;
  洪凌——《宇宙奥狄赛》《肢解异兽》《不见天日的向日葵》;
  叶轩——《结构杀人》。
  凯云——《银河新世纪》
  =======================================
  4、中国香港地区
  倪匡——“卫斯理科幻小说系列”,《还阳》,《新武器》,《爆炸》,《另类复制》等。
  黄易——凌渡宇系列,超级战士,龙神等。
  5、马来西亚
  张草——灭亡三部曲:《北京灭亡》《诸神灭亡》《明日灭亡》 。
相关述评
  
  在所有的文学分类中,科幻小说出现得最晚,也遭到最多的误解。
  如果你问朋友:“你喜欢读科幻小说吗?”你可能得到的回答是:“ 科幻小说?什么是科幻小说?”或者“我看过超人和那类连环图画, 好几年前早就不看了。”没那么气人的回答是:“哦,你说的是电视里那些哄人的飞碟和火星入侵者吧?嘿,有空儿我也看,但我确实历来对这种小儿科的玩意没有真正兴趣。”你还可能常常碰到那么一些人,他会以轻蔑的口气,直截了当回答:“我从不读这些荒谬的东西。” 我们在这儿要谈的就是第一个回答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科幻小说?”这确是所有难题的关键,因为深入探讨下去,我们会发现,事实上,上面谈到的种种反应都和这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有多少个科幻小说家(且不论读者)就有多少科幻小说的定义。” 这提法可能有点夸大其词。不过凡是对此领域多少有点熟悉的人,都非常清楚,要为科幻小说下一个确切而无可争议的定义非常困难。勃特勒的《埃瑞洪》和E•M•福斯特的《机器停止》是科幻小说?如果阿尔杜斯•赫胥利的《美丽新世界》是科幻小说,那么乔治•欧威 尔的《1984》呢?或者那只是一篇关于未来社会的讽刺作品吧?难道凡是以火星为背景的冒险故事就该叫科幻小说吗? 深究下去,我们不难发现,原来有许多所谓的科幻小说,只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其它种类故事。它可能只是本普通惊险小说,只不过用雷射枪代替了自动武器。横越大西洋的走私者变成了来往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走私者。《星球大战》就是这类假科幻小说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再就科幻定义本身而言(绝大多数定义是科幻小说作者定的), 我们发现,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都有,比方说科幻是一种“如果……, 将会发生什么”的故事,也有的认为科幻是“探索人的定义和他在宇宙中的地位,这些探索及其结果将会丰富现有的、既先进,但又不清晰的知识。”这些定义显然都不十分清晰。反而,著名科幻小说家罗伯特•A•海因莱因所下的定义,尽管有些乏味,倒可视为一个良好的起点。他认为刻画小说是“在这种小说中,作者表现了对被视为科学方法的人类活动之本质和重要性的理解,同时对人类通过科学活动 收集到的大量知识表现了同样的理解,并将科学事实、科学方法对人 类的影响及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反映在他的小说里。”简短些说,我 们引用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话来说:“科幻小说可界定为处理人类回应科技发展的一个文学流派。”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科幻小说相对于其它文学类别是一个后来者。科学技术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足以影响人生产生急激的改变,这在工业革命后是世界上特有的现象。这种特定现象自1750年最先出现在英国和荷兰,其后在1850年出现于美国和西欧,自1920年就遍及世界。
  第一个对这种影响人类生活的新因素作出反应的著名作家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他被称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经常探究科学及其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在英语世界中,最早的大师是H•G• 威尔斯。他俩一起奠定了大多数科幻小说主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科幻小说作家千变万化,写出多姿多采的作品,使科幻小说繁荣发展起来。
  外星人生活在别的太阳之下,银河政府的德政和暴行,有着荒谬、 邪恶或者令人感动的生命形态的星球,威力巨大能探视人心思维的机器--科幻小说涉及的就是这样一些奇妙的生物、陌生的环境以及人类对它们作出的反应。应该指出的是“科学幻想小说”虽然号称“科学”,但小说里无需充满科学的内容。事实上,虽然也有一些故事以严肃的科学内容为主题,但那只是例外。如果科幻小说真的要在细节 上专门描述科学的结构和活动,那么这种科幻小说只有科学家才会对 它有兴趣。一切有知性的人们之所以对科幻小说感到兴趣,原因是它 的主题和题材远远超越科学,包括了生活各方面的难题和可能性。
  科幻小说极易与其它臆想小说(speculative fiction),特别 是与(fantasy )相混淆。事实上,甚至有些科幻小说家有时也给弄糊涂了,称其作品为幻想之作,而有时又把一些幻想小说贴上科幻小说的标签。科幻小说的确和幻想小说一样,都与臆测未知有关,甚至有时可能享有共同主题,这倒是真的。科幻小说和幻想小说的目的, 基本上是通过想象的叙述为读者提供线索,就象巫医和外科一生的目的都是要给人治病。两者都创造诡异的情境和描述怪诞现象。不同的 是处理的手法。
  如果将科幻小说视为幻想(从不严格的意义上说), 那么,科幻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幻想,它对奇迹的解释是“自然的”, 而非“超自然”的。主题展开是具有逻辑推理性的,每一步都必须考 虑到必要的科学细节,有合理的科学构思。这些正是海因莱因的定义 所试图阐明的。
  正如上所述,有一种非常流行,但又不十分准确或者盖涵性不强的科幻小说定义,即:“科幻小说是‘如果……,将会怎么样”的故事。如果一个人能够永生,将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人能够回到过去 的年代并改变历史的轨迹,将会怎么样?如果天空出现飞碟把人掳走, 如果猩猩变成地球的统治者,如果月球与地球相撞,会怎么样?围绕这些内容,大量低级趣味的杂志、电影、电视剧集,以科幻小说的名义出现在大众面前。上述主题常被用做故事的引子,但开头后,这些 主题便被掷至一边,各种毫无逻辑,非科学的荒谬内容倾注于内。这 是真正科幻小说最阴险的敌人。由于披上“科学”外衣(故事里不总 是有一个科学家吗?),公众极容易上当,并对科幻小说产生错觉。
  区别赝货和真正的科幻小说,不是看题材。机器人、激光枪和怪 物本身并不构成科幻小说。真假科幻(假科幻实质上是反科学小说)的区别在于题材的处理。科幻小说家有时会提出一些以现有科学知识 来说难以置信或不可能的假设(如行使快于光速的星际飞船)。有时也企图解释他们的假设(例如,穿越四维空间摺合太空的通道),或者有时任其如此不加解释,但故事一开始,他会尽量依靠现有知识, 并利用它来展开主题。
  更多时,假设以及其后的开展只是已知事实的外延。现在我们已能够制造会学习和改进自己,能下棋和进行简短对话的电脑。如果我们制造一个比现在规模大十倍,复杂程度提高一千 倍的电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正是科幻小说家经常问自己的问 题。写科幻小说并非易事。讲述一个来自金星的生物访问地球,我们 必须随时掌握最新的关于金星表面的天文信息,并解释此生物在那儿致命的高温和压力(据我们目前所知)下如何生存。
  时光旅行很有趣, 但必须苦苦思索其中违反因果律的情况并设法解决所带来的后果。一句话,所有真正的科幻小说的基本要素是科学精神--信仰人类理性的优越以及宇宙固有的合理性。
  可是,科幻小说不仅仅是个人的盲目奇想,很多人不喜欢科幻小说,是因为它“过于想象”,但是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想象与疯狂、 不加约束的白日梦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一种想象是神经病的--夸大妄想狂--不能区别事实与幻觉,另一种则是冷静头脑的思考。“ 过于想象”的嘲笑取决于你说的想象是什么。事实上,可以说,在大部分时间里大多数科幻小说的想象力是不够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人没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就是放弃其作为人类一员的天赋权利。有些成年人跟科幻小说以至年轻人都绝了缘,而且还自以为是地说,“我从中学起,就不看科幻小说 了。”这与其说是在自我歌颂刚刚才得到的成熟,倒不如说是在祝贺 自己精神动脉的某种硬化。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常会失去一个重要特 性“惊奇感”。关于这一点,我想再次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我们能够体验的最美丽最深奥的情感是神秘感。它是一切真正科学的播种机。谁对这种情感感到陌生,已不再能引起惊奇赞叹之情,就如同行尸走肉了。”
  记得我们年少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是多么清新光明,最简单的事物也充满生机,引人入胜。我们多么渴望不寻常的念头。我们却很少认识这点,所以不寻常也就当做寻常了。我们年纪越大,世界有时 也随着我们变老了。眼中的事物在平凡的日子里褪了色,于是我们以 单调贫乏的心灵去面对世界,还是为自己机械的生活方式而庆幸呢。 难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吗?当然不是!科幻小说是一种渠道,在那里我 们的思想仍在流动,并非停滞。科幻小说拨动我们当然好奇心,伸展我们的想象力。它不是一种供偷偷地欣赏的、现实的虚假替代品,而 是现实美丽的延伸,也是为光明的宇宙增添更加辉煌的色彩。
  身体缺乏锻炼,就显得没有活力,头脑也是一样的。科幻现实不仅十分刺激,还为精神世界带来见识及力量。许多科幻小说家本身就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另外,每天都有许多勤劳智慧,负责任的男女想方设法继续享受年轻人灵活思维的快乐。他们享受好的科幻小说的能力正是他们幸福的外征。
  除了“过于想象”外,另一种常见的嘲笑是,科幻小说“逃避现实”。没有人会反对文学小说为了避免“逃避主义”的罪名,必须以各种方式去反映读者最迫切的问题,因此,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卫星 工作人员或星球之间的管理行政人员的所作所为比维多利亚时代中叶乡下人或俄国人的活动更多地被人认为是在鼓励逃避现实倾向。且不谈显而易见的看法,即:人只能在他紧迫繁忙之中去寻求文学,从以上意义来说,所有文学都是逃避主义的,那么从哪方面可以说具有创 造性的科幻小说会是逃避现实的呢?逃避主义通常包涵要惬意的幻想, 不要残酷现实的意思,然而许多科幻小说描写的正是最现实的细节, 诸如可能发生的核大战及战后余灾。
  如果科幻小说果真是逃避现实的文学的话,那么它可真是逃避现实的文学中的一种奇特形式了,它竟然用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细菌战争、遗传工程、情绪遥控、太空探索、与非人类的智慧对抗、外星文明以及其它许多这种现象,使人忧心忡忡。科幻小说提出以上现象比现实世界处理这些问题要早几十年呢。所以,如果说科幻小说逃避的话,那么它是逃进现实中去啊!
  还有,除了描写核战争本身外,很多故事描写一场战争的可能前奏,探索当前局势中冒险的复杂性。另外,它形成了当前发展最快的一类小说,科幻小说拼命抨击诸如种族和殖民主义问题。这样的攻击 在主流小说中并不多见。事实上,我们在科幻小说中所碰到的,正是我们应强调的高瞻远瞩和人类生存意识。这常比自称是社会现实主义的作品更具深远意义。
  然而,科幻小说通常考虑的问题是关于遥远的未来(可能是一百 万年后的事);人类作为不断进化中的生物(可能会灭绝并被地球上 某种新种类所取代);比人类更有知性的生物(可能大大地优越于我 们,就有如变形虫对我们无法理解一样。他们的心智是我们无法理解的。)。M•R•库因在《自由主义者的信仰》中的一段引语对这种 态度提供了很好的回答:“……如果我们不能超越当前迫切问题而从宇宙的根基和背景上去加以思考,我们对人类意识的观点就会变得狭 窄、闭塞甚至变得暴戾。”
  最后,让我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科幻小说迷赫尔曼•穆勒博士的话作为结束语:“透过科学的眼睛,我们愈来愈领略到:现实世界并非如人类童年时所见的、秩序井然的小花园,而是一个奥秘绝伦、浩瀚无比的宇宙。如果我们的艺术不去探索人类正在闯入这大千世界时所碰到的境遇及反思;也不去反映这些反思带来的希望和恐惧,那么, 这种艺术是死的艺术。……但是人没有艺术是活不下去的,因此,在一个科学的时代里,他创造出科幻小说。”
世界十大科幻小说的奖项
  儒勒·凡尔纳奖(Prix Julex Verne):由法国出版社“哈切特文库”颁发。1927年至1932年奖给最佳科幻小说作者,获奖者得到五千法郎奖金。1958年起再次恢复,由哈切特和加尔利马德合办,至1963年止。
  世界幻想奖(World Fantasy Awards):由一个裁判团协定,在世界幻想作品会议上办法,每年一次。
  阿波罗神奖(Rrix Apollo Awards):右雅各·萨杜尔在法国于1971奶奶发起,以纪念阿波罗11号登月。它每年一度奖给法国出版的科学小说,由11个非科幻小说作家、评论家、记者和一个科学家组成的裁判组织审定。
  约翰·甘宝纪念奖(John W@Campbell Memorial Awards):每年春天办法,由一个评论家和作家组成的小型评议会裁定,奖给上一年最佳科幻小说。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于1974年凭借《与拉玛相会》获此奖。
  朝圣者奖(Pilgrim Award):由科幻小说研究会颁发,奖给智力于增进社会对科学小说理解的个人。世界科幻史上“新浪潮”运动的主要任务,英国科幻大家布赖恩·W·奥尔迪斯曾于1978年获该奖。
  国际幻想奖(The John W@Campbell Awards):美国科学小说作家协会颁发。由会员提名投票在每年大批作品中选出,分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大师奖等。其中大师奖是奖给“在一生中对科幻小说有卓越成就”的作家。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恩1974年获该奖。
  雨果奖(The Hugo Awards):该奖是为了纪念(美国第一本科幻杂志的创办人)雨果·根斯巴克。它的正确称呼为“科幻小说成就奖”,习惯上称为“雨果奖”。它是1953年世界科幻大会(费城)上决定设立的,根据爱好者的投票而授予的美国科幻小说奖。分长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最佳杂志奖等。1953年以来连续评选,现在已经是若干科幻小说奖中最有名的一种。
  星云奖:星云奖奖给美国科幻协会选定的前一年度最佳作品,与雨果将并列,是现在科幻小说奖中最有权威的奖项。1966年以来连续颁奖。
  澳大利亚科幻小说成就奖(The Australian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s):澳大利亚科幻小说成就奖常被称为“狄马特奖”(The Ditmar Awards),由每年一度的澳大利亚科幻小说会议颁奖。奖项右与会者选举产生,奖给当年全国最佳科幻小说、全世界最佳科幻小说、最佳读者同仁杂志、当代最佳科幻小说作家。
  英国科幻小说协会奖(The British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 Awards):由英国科幻小说协会颁发,奖给英国最佳科幻小说作家,在复活节其间颁发。先通过选举产生候奖作品,然后由协会的委员会裁定。
科幻小说的种类
  第一类:世界探索
  对地外世界(宇宙空间、各种天体)、地球的某些人类认识尚不充分区域(地心、深海、两极)和微观世界的探索、考察。
  如《重力使命》、《索拉利斯之海》、《冷酷的方程式》、《地心游记》
  第二类:文明之间
  两种或多种智慧文明之间的接触、交流。
  如《童年的终结》、《死者代言人》、《深渊上的火》
  第三类:未来世界和平行世界
  未来世界或因科幻因素的作用形成的现实世界“镜像”。
  如《我们》、《美丽新世界》、《一九八四》、《基地》系列
  第四类:时间旅行
  运用各种手段到过去或未来的旅行。
  如《时间旅行》、《你们这些回魂尸》、《进入盛夏之门》
  第五类:灾难、毁灭与重生
  灾难来临前后的细部描绘或全景展现。
  如《天幕坠落》、《日本沉没》、《红色海洋》、《结晶世界》、《超新星纪元》
  第六类:技术革新
  以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进步为“第一推动力”
  如《侏罗纪公园》、《野性之口》、《生死平衡》、《天堂的喷泉》
  第七类:人类和“类人”
  探讨人类本身和人类的衍伸物:人造人,机器人,生化人,超人,克隆人……
  如《弗兰肯斯坦》、《我,机器人》、《伊俄卡斯达》、《隐身人》、《鲵鱼之乱》
  第八类:战争幻想
  以战争为基本背景和主要情节。
  如《全频带阻塞干扰》、《太空堡垒》、《银河英雄传说》、《星球大战》
  第九类:电脑技术、虚拟世界
  电脑、网络相关。
  如《神经浪游者》、《黑客帝国》、《决斗在网络》《终结者》
  第十类:数学、哲学、逻辑学
  如《橱窗里的荷兰赌》、《拓趾星民俗投机事件》
  第十一类:社会科学
  语言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心理学等。
  如《你一生的故事》、《发条橙》
  第十二类:虚拟科技史
  发挥想像力,幻想人类历史上某项科技成果的产生过程,其叙述在现行历史中语焉不详,或与之相悖。
  如《美洲来的哥伦布》、《飞呀飞》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历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01年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命运》,散文《诗之遗嘱...

  • 文学类别

    1、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2、按作者所在的时代分为:古...

  • 乐府

    乐府始于秦 绝于汉! 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

  •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

  • 律绝

    上文说过,绝句应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

  • 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是一个偏正词组,它的主体是“小说”,“历史”则是对主体的限制和修饰,...

  • 小说的十个常用技巧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

  •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

    四大名著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三言二拍 《醒世恒言》...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