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西进到新疆、青海等地。经过会议激烈讨论,张国焘勉强同意北上,而当红一方面军先行出发后,张国焘又按兵不动,反对北上。中央再次召开会议,批评张国焘,张国焘才不得不率部到毛儿盖集中。
8月3日,红军总部决定把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分别北上。红4军为右路军所辖,担任了右路军的后卫,掩护主力部队北上。至8月下旬,红4军完成钳制敌人任务后,踏上了茫茫无际的大草原。陈再道率军走进草地,一周后从死神统治的草地挣脱出来到达班佑地区。
右路军在班佑未能等到左路军,至9月,张国焘背着中央密电右路军政委陈昌浩率部南下 ,企图分裂中央。于是右路军一部奉命回兵川南,重新又踏进了一个月前走过的草地,再次回到四川与当时在党坝的左路军会合。毛泽东、周恩来等则先行率右路军中的红1、3军团和军委纵队迅速转移,北上至陕甘地区建立根据地。陈再道则在右路军红4军中率第11师回到川南。在川南,朱德、刘伯承、徐向前指挥部队对敌军守地进行多次进攻,先后克敌数城,但总的来说仍处于劣势。11月间,传来中央红军北上胜利的消息,朱德、刘伯承、徐向前劝张国焘北上,张国焘被迫取消原来打算另立中央的主张。1936年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红军主力会师后,陈再道到红军大学学习,几个月后回到红4军,先后任副军长、军长。不久,红四方面军分三路纵队出发北上,历经千辛万苦,斩关夺隘,于10月10日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陈再道率红4军进入陕甘宁根据地,不久驻扎盐城池附近进行整训。
1937年2月,中央决定组成援西军,为解除去年西渡黄河的西路军之危,在刘伯承司令员的率领下,陈再道率红4军日夜兼程向西疾进。当部队行至甘肃东部镇原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原来刘伯承接到西路军弹尽粮绝,已经兵败祁连的电报,援西之举已无意义。大家听到此消息后,泣不成声。陈再道泪如雨下,想到一同战斗过的战友再也不能见面了,心情异常悲痛。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经多方努力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国共再度合作,陕甘宁边区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三个师及直属部队。红4军编为第129师第385旅,红31军改编为第386旅,陈赓为旅长,陈再道为副旅长。部队整编后,一部分部队留守陕北,129师师长刘伯承则率386旅等部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这时,陈再道从红4军调到386旅,心情十分沉重,他对红4军有极其深厚的感情,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军长,整整10年,他曾与战友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一朝别离,也不免英雄落泪,心潮起伏。
不久,部队整装出发,开赴晋东北抗日前线。10月22日,陈再道所在的第386旅在山西长生口与日军作战,毙伤日军300余人,首战告捷。其后,第386旅又在刘伯承亲自指挥下,伏击日军于七垣村、黄崖底多次,歼敌数百,大大鼓舞了当地军民的抗日情绪,也使八路军军威大振。
1937年12月,抗日形势发生变化。129师决定抽调五个连组织一个东进纵队,陈再道任东进纵队司令,率部开往冀南创建抗日根据地。12月5日,陈再道率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一个骑兵连约五百健儿下太行,开赴冀南,展开了抗日斗争。
陈再道率部进入冀南后,依靠当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迅速开展工作,打击反动武装,收编土匪和争取伪军反正,开办“抗日军政学校”,培训当地进步青年,并亲临讲课。很快,东进纵队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冀南地区抗日形势日益见好。
为了加强冀南抗日根据地的领导,1938年4月,徐向前副师长率两个团和一个支队开赴冀南,并策划了进攻威县的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陈再道则乘胜率东纵等部扩大战果,数次歼敌军于冀南周边的县镇,扩大了冀南根据地。几个月后,冀南地区南到成安、北到枣强、西至隆平、东至高唐的广大地区,均被我军占领,建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随着根据地的巩固,中共中央和北方局指示成立冀南行政公署和党委,为了加强地方武装,成立冀南军区,与东纵分开,陈再道仍任东纵司令。整编部队后,东纵辖有三个团。整编刚结束,陈再道接师部命令,率部发起了扫平漳河以南伪军和土匪的漳南战役。1938年8月30日夜,陈再道率东纵、青纵等主力向临漳守敌发起总攻,激战10天共歼敌4千余人,俘获伪军长李台及官兵共1100多人。战斗期间,日寇两次出动飞机轰炸我军,又派出汽车10余辆,满载日军200余人,对我骑兵团进攻,仍未能挽回伪军败局,反被重创,仓皇逃回安阳。之后,战斗向纵深发展,我军攻克滑县,最终歼敌7000多人,漳南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1938年11月至1939年下半年,日伪军对冀南根据地进行了多次疯狂大扫荡,我军在冀南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发起大小战斗四百余次,毙伤敌数万人,使日伪军不敢再入冀南根据地一步。
1940年2月,我军在冀南开始了反击石友三的讨顽战役。石友三原为冯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