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社会教育和政府监管上去找问题,转而炮轰网游公司,的确是舍本逐末了
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如今的网游行业似乎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心目中的纽约,成功与财富的传奇伴随着毒害、嗜血甚至罪恶等字眼,于是,我们看到了众多家长的控诉、老教授对陈天桥的炮轰、网友们的口诛笔伐,还有曾经追捧网游的媒体们的倒戈。
骂网游者众,理由基本相同--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毒害了大批花样年华的青少年,长此以往,下一代毁矣,祖国的未来休矣!炮轰者言辞激烈,而矛头直指"传奇"神话的缔造者陈天桥。
陈天桥乃当今国内网游业第一号人物,近日又因大手笔收购新浪而人气急升,此时被推到风口浪尖也并不冤枉。对陈来说,市场存在需求,盛大只是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而且是合法经营,何罪之有?对炮轰者而言,企业不止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在一个又一个因沉迷网游而荒废青春甚至走向不归路的少年面前,盛大应该汗颜!
商业与道德的较量由来已久,谁是谁非也无人能说清楚。近期的西门子恶意抢注事件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道德在商业面前的无奈。在商业社会中,市场永远是主角,人类没有因为吸烟有害健康而禁烟,也没有因为交通事故而不生产汽车,更不会因为有人沉迷网络而放弃发展互联网,因噎废食从来不是处理问题的根本办法。存在即是合理,陈天桥只是个商人,在商言商,他并没有错,而错究竟在谁?养而不教,究竟是谁之过?为什么当我们对网络游戏视若敝履的时候,在欧美、日韩很多游戏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却鲜少有"网瘾少年"出现呢?
很明显,游戏公司不是毒贩子,游戏本身也不是海洛因。真正的毒发自社会内部和教育体制的根源,造成现在的局面不是一个公司一个人的错误,而是家庭、政府和整个社会的责任。来自家庭和教育的压力令孩子不堪重负,而社会又没有提供一个健康的娱乐和减压的方法,部分自制能力差、人格还未完整的孩子只好沉迷于网络游戏,在那里找到"自由"和"自我"。 不从社会教育和政府监管上去找问题,转而炮轰网游公司,的确是舍本逐末了。
社会教育是个很复杂的课题,短期内可能很难有大的改进。但在监管机制上,国际上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比如,日本对网络游戏进行分级审查,将其分成适应各种年龄对象的游戏软件。从整体比例来看,适应所有年龄对象的游戏软件占68%,针对12岁以上游戏年龄的占12%,15岁以上占13%,18岁以上占7%。而在国内关于网络游戏的立法很少,而且不够细化,对网吧的监管也并不到位,所谓"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目前几乎成了未成年人的天下,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我国网游产业的未来和孩子们的未来。
社会在发展,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我们要做的是接受并且引导它为我所用,一味地责骂和禁止未见得高明,对症下药才是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