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岂惧剥重皮?”这是抗日女归侨陈康容就义前写下的自由诗。
陈康容,福建永定县岐岭乡人,1915年生于缅甸仰光。1930年,15岁的陈康容随同父亲回老家探亲,家乡秀丽山川和浓浓亲情,令她深深眷恋。在她的一再要求下,父亲满足了女儿留家乡读书的愿望。她先后就读于厦门集美中学、厦门大学。在厦大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冬,红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军警不断迫害、逮捕进步学生,白色恐怖笼罩校园。在这种形势下,陈康容被迫离开厦大,再度去缅甸,在仰光华侨女子中学任教。这是一所由爱国华侨创办的学校。陈康容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经常教学生唱抗日救亡歌曲,与师生一起排演进步话剧,还以“阿莹”的笔名为《仰光日报》撰稿,揭露日军侵占东北的罪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国难当头,陈康容毅然放弃了在异国优厚的物质生活,告别父母和亲人,再度回到厦门,参加“中国妇女慰劳前方抗战将士总会厦门分会”和“厦门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工作,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她用“胜子”的笔名,经常在《江声报》、《星光日报》上发表文章,宣传鼓动妇女和青年,以实际行动投身抗战洪流。不久,她受组织派遣,来到当时闽粤赣抗日救亡中心白土,参加中共闽西南特委举办的抗日救亡骨干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受特委指派到永定家乡,以岐岭小学教员和岐岭抗敌后援会干事长身份,组织民众抗日救亡,并对蓄意制造摩擦事端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声”的斗争,赢得了各界人士的支持。
1940年8月,陈康容被永定保安团顽军秘密逮捕,关押在抚市狱中。面对敌人威迫利诱,陈康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黔驴技穷的保安团终于下了毒手,同年9月17日,陈康容在抚市英勇就义。她以25个闪光的年华,谱写了一支人类正义的生命之歌。
在陈康容牺牲四年后的1944年11月,永定爱国志士在金丰大山组织了一支抗日反顽游击队,队名为“康容支队”,以纪念这位英勇的女战士。这支游击队活跃在金丰大山,驰骋于汀江之畔,一直战斗到抗战胜利,战斗到全中国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