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武汉的战役。1938年5月,日军攻占徐州后,企图攻取武汉,以逼迫中国政府屈服。日军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二、第十一军,共九个师团及三个旅团和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各一部约二十五万兵力,分别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西进,合围武汉。
武汉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水陆交通中心、是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在地,实际上是中国的军事、政治及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继续抗战的核心基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6月中旬制定保卫武汉的作战方针,蒋介石驻守武汉亲自指挥。以第五战区部队组成左翼兵团,在李宗仁指挥下防守长江以北地区,阻敌第二军部队向武汉进攻;编组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成右翼兵团防守长江以南地区,阻敌第十一军部队进攻。中国军队参战的兵力共一百二十四个师及海空军各一部,约七十五万人,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飞行大队也参加了会战。
6月12日,日军波田支队在海军配合下攻陷安庆,揭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7月23日,日军在鄱阳湖滨之姑塘登陆,直攻九江,开始了激烈的武汉外围战。此后,日军先集中重兵于江南,分两路进攻。8月22日,日军在星子强行登陆,与薛岳兵团发生激战,双方在德安附近成胶着状态。10月上旬,薛岳抽调三个军于德安以西之万家岭地区,对南进的日军一部构成包围圈,随即展开了英勇的围歼战,后再组成数百人的敢死队强行攻击,予日军以重创,歼灭日军四个联队,挫败了日军突破南浔路之企图。但另一路日军则进展迅速,自8月25日以后接连攻占瑞安、码头镇、阳新,并由阳新等地大举向西进攻。
江北日军乘鄂东战场激战之机,由大别山南北两面分三路齐头前进:右翼向六安、固始、商城等地进攻;左翼向罗山、信阳等地进攻;中路沿江向宿松、黄梅、广济等地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了日军的攻势,在各地进行顽强阻击,展开反复争夺战,但由于在作战指导上的消极防御,在日军优势火力、战力的部队进攻下,死守的防线一再被攻破。至10月中下旬,武汉外围要塞、重要阵地均被攻陷,日军已逼近武汉。(参见彩图插页第147页)
日军为策应攻取武汉作战,又在广东省大亚湾登陆陷广州。于是,蒋介石认定武汉已失去战略上的重要性,于10月24日下令放弃。25日汉口弃守,27日武汉沦陷。战役结束。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坚持最久、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总计伤亡二十多万人,但也使日军的有生力量受到很大消耗,使它的战略进攻达到顶点,使它对中国速战速决的方针破产。
陈诚(1898~1965)
黄埔系重要将领,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字辞修。1898年1月4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二)生于浙江青田。早年在浙江求学。
1919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1920年参加中国国民党。1922年军校毕业,到浙江陆军第二师第六团当见习官,后随邓演达入粤军第一师,任连长。1924年任黄埔军校特别官佐、炮兵营长。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师长。1928年任第一集团军炮兵集团指挥,1929年任第十一师师长。治军注重军规,积极培植和扩展黄埔系实力。在蒋介石与李宗仁、唐生智、冯玉祥、阎锡山部队的各次作战中,受蒋重用,1930年8月升任第十八军军长。在蒋介石“围剿”工农红军的几次作战中,历任第二路进击军总指挥、中路军总指挥、北路军第三路军总指挥。蒋介石在庐山等地举办军官训练团时,陈任副团长或教育长,成为蒋的得力助手。
抗日战争初期,陈诚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及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指挥淞沪战役和武汉保卫战。嗣后,历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军政部长、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以及三青团中央书记长等职。1946年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协助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内战,次年9月兼任东北行辕主任,坐镇沈阳指挥东北战场同解放军作战,迭遭失败,1948年5月去职。同年10月去台湾,12月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后历任台湾“行政院长”、“副总统”及国民党副总裁等职。196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