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B >> bei >> 贝瑞特 >> 正文

 

贝瑞特北京之行只谈教育合作 避谈商业

从湛江到广州,从广州到北京,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一路走来,风尘仆仆。与另外两个地点--湛江农村打谷场、广州大学城相比,显然已经来过多趟的北京他更为熟悉。


11月1日上午,北京国际饭店,英特尔与我国教育部签署了新的合作备忘录。贝瑞特与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一起启动了“共创未来教育计划”,承诺将在未来五年内提高中国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水平。


早在2003年8月28日,英特尔也曾在北京与教育部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目标是3年内培养50万名中小学教师,帮助他们学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三年来,英特尔已在中国培养了72万名教师,其中三到四成还是乡村教师。此次“续约”打算再替我国培养100万名中小学教师。


教师是项目的关键


虽然重视教师的培养不等于忽略了学生,事实上培养教师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不过贝瑞特在该计划中明确主张:教师是该项目成功的关键!


“教育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贝瑞特表示,当前世界发生两大转变:一是已有全球30亿人加入的开放贸易市场将越来越大,一是信息传递让全球变得失去了地域性。


毫无疑问,抓好教育是迎接这两大转变的最好法宝,贝瑞特认为“教育在其中起了关键因素,是推进一切的前提”。


在贝瑞特看来,技术和电脑都不是“魔方”,能在课堂上带来神奇效果的是教师,这也是英特尔要在中国陆续培养72万+100万教师的原因。


教育合作无关商业


为了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信息资源,英特尔计划到2008年向中国农村学校提供超过一万台功能齐、可联网的电脑,它们将配备教育部提供的教学内容以及微软提供的应用软件。


“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教育部重视在课堂中引入技术,希望其他国家也像中国这样。”贝瑞特对我国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给予高度评价。


据他透露,英特尔向农村学校提供的一万台电脑属于赞助,“既然叫赞助,必定是无偿捐献”。而此前,贝瑞特在湛江时也曾表示英特尔推进中国农村信息化并非出于商业利益。


有分析人士认为,贝瑞特此次访华目的更在于拓展政府公关与深化企业宣传,并不想沾上铜臭味。


也因此,面对记者尖锐的裁员问题,他能耐心解释英特尔裁员只是定期审视内部机构所做出的调整,“这次正好碰到转型期而已”。


但提到公司的近期业绩,这位66岁的老人坚定地打断了路透社记者的提问,称业务问题可以私下查阅资料,今天他只想谈教育问题。


英特尔的机遇与挑战


易观国际IT分析师李翀对农村以及新兴市场表示看好,认为“中国PC新的增长点就是4~5级市场”。虽然目前不好预估机会什么时候到来,但他认准这是个机会。


“如果不早点投入,机会到来的时候绝对分不上蛋糕。”李翀认为英特尔的做法可圈可点,其优势在于拥有应付这些投入的足够财力。


据英特尔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对市场机会的观望时机比风险投资商更早。不过包括贝瑞特在内的英特尔人,已深切感受到了市场尚未成熟的挑战。


贝瑞特强调,要把信息技术通过电脑带入城乡必须做好四个环节:硬件、联网、本地化内容以及教育培训。


硬件、联网以及本地化培训这些环节,英特尔此前已顺利推进;但对于本地化内容,贝瑞特坦言这是一个挑战,“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中国本地的内容、中文的内容来做好后续的、进一步的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两天前贝瑞特现身湛江时也表示过内容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位不具名分析师表示,由于国内大环境迟迟未成熟,内容问题已成了卡住英特尔诸多战略快速推进的一道门槛,比如这次的农村、教育计划,又如今年初英特尔曾力推过的数字家庭。


“虽然大家都在叫喧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但解决内容问题绝不像捐赠一万台电脑那样有章可循。”一位资深记者看着贝瑞特匆匆离去的背影,叹息在现场没找到答案。(马全智)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贝瑞特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贝瑞特北京之行只谈教育合作 避谈商业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