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第(1900-1979)。周士第履历丰富,1924年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先后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见习官、副队长、队长。大革命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营长,叶挺独立团参谋长、代理团长。国民革命军第25师师长。他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晋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太原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市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总参谋部顾问。是第一、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这一系列耀眼的履历,足以令人景仰了。可以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行列中,像周士第这般资历老道的并不多。20世纪20年代,是周士第军事生涯中极为辉煌的一个阶段。有人统计,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周士第有好几个“第一”:黄埔第一期学员,孙中山铁甲卫队的第一批成员,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的指挥官,尤其让人感佩的是,周士第将军国学功底深厚,诗文书法样样叫响,在军中自有儒将之称谓。外人有所不知,这恰恰是家学渊源与琼台滋养将军的必然结果。
8月3日,当记者在琼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琼台三百年》主编谢越华先生的引领下,来到该校校史馆瞻仰周士第将军像时,身着戎装的将军,脸上仍然透出一种大将的英气和硬气。这位儒雅的将军来自琼海九曲区新昌村(原乐会县干土甬村),与前文所述的杨善集是琼海老乡。他与杨善集同年出世,却比他早一年即1914年考取了琼崖中学,选读四年制中学班。这是一个政治风云急变、革命形势随时逆转的时代,远离政治中心的琼崖也并没有被排斥在国家民族的危难之外,而作为全岛最高学府的琼台,它天生就是革命与进步最敏感的神经。与周士第同时在琼台活跃的徐成章、陈侠侬、陈继虞、刘中悟、王鸣亚等同学,都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中担任职务,英勇杀敌。校友刘中悟甚至组织数千民军,自任总司令,积极讨袁,这一切,深深地震撼着刚刚从琼海一个小村来到琼台的周士第。
周士第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周学实,清代贡生,有着琼海男子儒雅的风度和宽厚的心胸。父亲的习读经史,精通六艺,对少年周士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从来都不是一名只顾自己陶冶性情的书生,他担当着当地很有号召力的“父兄”角色,积极倡导地方公益,乡里乡亲有何纠纷,只要周家大爷出现,一切都迎刃而解。因之,民国初期,周学实还出任乐会县参议员兼参议会会计。周家兄弟两人,一人从政一人行医,家境算是殷实,现在依然保存完好的十间房屋,仍让人想象当年周家兄弟十几口人合家居住和睦热闹的场景。
1915年,正当周士第在琼台校园里一边发奋读书,一边参加革命活动时,家中噩耗忽然从天而降:一向热情洋溢的父亲忽然因病去世,顶梁柱坍塌了,经济来源突然中断,天资聪颖而胸怀大志的周士第不得不暂别琼台福地。然而,接受了革命观念的周士第也无力抵挡的一件事情是,他必须遵循乡人的观念,“发早财不如生早子”,在家人的安排下,于1916年与名叫翁作昆的村中女子结婚,那一年周士第才16岁。过一年,当他还是一名一心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少年,却已经是一名女婴的父亲,也就在这一年,在叔父的资助下,在温柔乡里度过一年的周士第重返琼台校园,升读二年级。此后,周士第不再家居,善于操持农事和家务的翁氏从此守着幼小的女儿,与周家人一起生活在那个寂寥的大院,一生过着寂寞孤单倚门盼郎归的“闺怨”日子。与她有同样相似经历的女子都将自己的丈夫叫做“远行人”,当中包含的理解与无奈让人感慨时代与命运对女人的不公。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了,周士第正好在琼台校园里。学校首先响应,发动府海地区四间中学1600余名学生集会和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声讨卖国贼的罪行,同时成立了“琼崖十三属学生联合会”,在海口、府城、文昌、嘉积、定安等地清查和焚毁日货,声势浩大,令民众为之振奋。周士第是学生联合会的宣传干事,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五四的洗礼,让周士第看到了校园之外更广阔的世界。
1920年秋,周士第毕业了,想走出海南岛继续求学的琼台才子,却因家庭经济窘迫而不得不望洋兴叹。然而,1922年家中连续罹遭大难让他决意要离开故土,奔赴内陆:这一年,他的生母陈氏、两位胞弟、一位堂兄都因瘟疫相继离世,那座曾经烟火缭绕,笑声朗朗、书声不断的大宅院,一下子哭声不停,悲咽之音叫人压抑。家中行医的叔叔对自己家中遭遇的灾难也只有深深的愧疚与悲伤。
现在,周家最有希望的男子周士第要远离亲人和故土了,“英雄立志出乡关,功不成兮誓不还”。1923年春,周士第抵达广州;1924年,黄埔军校创立,周士第考取,成为第一期步兵学员,校门口那幅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让热血沸腾的周士第如遇知音,而琼台校友吴乃宪、洪剑雄、龚少侠、韩云超等同时考取,琼台学子抖擞的精神风貌,让血气方刚的周士第他乡遇故交,浑身有劲。日后他能成为大将,黄埔与琼台,都曾给他深沉的煅造和教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