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外出实习。经过努力,最终,北京电视台同意给赵普3个月的试用期。
进了电视台赵普才发现,他只有配音的份儿,根本没有出镜机会。这样下去,哪年哪月才能出头?赵普很是不甘心。
临近春节了,电视台里一片忙碌,越忙就越缺人!赵普立即给远在老家的老母亲打了个电话说他春节台里太忙不回家了,家人很支持。那些天,他日夜泡在录播室里,一边揣摩出镜同事偷师学艺,一边捧书苦读。
苦心终得回报——1997年2月12日,大年初6,台里赶录一档迎春节目,急需一个外景主持人补录外景。可这时台里的“正式工”已无人可用,咋办?赵普毛遂自荐:“我来试试!”制片人只好同意。
没有一分钟的耽搁,赵普扛起机器就冲了出去……台里另一位制片人在看了赵普出镜外采的这期节目后,暗暗叫好,主动邀赵普加盟——后来,赵普终获北京电视台的正式聘用合同! 在北京台,赵普主持的节目类型跨度很大,虽然很累,但对他却是很好的锻炼。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又开始有意识地以一个制片人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并到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攻读了制片专业。
2005年7月,经过4年苦读,赵普拿到了制片专业本科文凭,这时的他,已成为北京电视台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之一,拿到了中国播音主持作品一等奖。
在一般人看来,赵普已经功成名就,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还不满足,又报名攻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专业硕士,因为这时,他已经把目标瞄准了中央电视台,他想成为中国顶尖的电视主持人。
2006年初,央视主持人王小丫寻找新搭档,35岁的赵普报名,成为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并最终获得第三名,由此闯进了中央电视台!2006年6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了一档长达150分钟的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赵普成了这档新闻节目的主播之一。
第一次走上央视的主播台,赵普还是有点忐忑,可一周下来,节目收视率竟提升了22%,赵普很开心,他知道,自己已初步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他还很快形成了自己亲民的播报风格。
《朝闻天下》中曾播出过这样一条新闻,说的是一对外来务工夫妻由于进城后找不到住处,就睡进了银行的ATM机房,第二天一早有人来取钱,发现ATM机器下睡着两个人,就报了警。这条新闻播出后,赵普在其评述中说道:“ATM机房虽然能遮风避雨,但它终究不是个睡觉的地方,地又很硬,当心着凉……”他竟没有指责那对农民工夫妻。
一次,北京二环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由一个21岁、一个18岁男孩驾一辆无牌摩托车违章造成。18岁男孩当场死亡,场面很惨。央视新闻频道第二天早上6点档的新闻节目播出这则新闻后,还准备以“轻狂的代价”设题跟观众互动。但赵普认为这样做不妥——无论对死去的18岁男孩的家人,还是对活着的21岁男孩来说,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已经够大了,再拿这样的内容进行互动讨论,有欠厚道,也违背了节目“人文关怀”的初衷,于是提议主编把它拿下来,主编接受了他的意见,放弃了这个可能带来更高收视率的话题。
赵普做节目一直倾向于温和亲切的表达,强调换位思考和体验,尽量不作批评,应尽量去呈现一种“温和的力量”。
他认为他这种主持风格虽然跟他的经历和“出身”分不开,但也是他长期观察思考的结果。 播地震落泪,“赵主持”扬名
此前,赵普一直默默主播着他的《朝闻天下》,直到这次“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突然袭来的大地震不仅彻底改变了央视新闻中心的工作方式,原有的节目安排全部取消,改为24小时直播抗震救灾节目,赵普原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也因此被彻底改变。
在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的二楼,所有人都像是打仗一样,行色匆匆。5月14日的节目由赵普负责直播。直播前,他一直在了解汶川地震后的相关情况,越了解,他的心就越痛。
赵普的直播开始了,节目现场,他一直和前方抢险救助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直看着很多惨不忍睹的画面,情绪根本无法平静下来。
当赵普看到一条片子,讲的是都江堰的一个年轻大夫,说地震几秒前大家还是同事,几秒钟后人就不在了,就这么两句话,呈现出地震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巨大伤害。
该赵普做评述了,他是这样说的:“为什么我们总是被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感动?为什么我们总是看着看着就会眼含热泪?”说到这里,他哽咽了,不得不低头调整情绪,在停顿了两三秒之后,他继续说道:“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懂得相互关怀……”说到这里,他再次无法控制情绪,不得不继续低头调整,以强忍住将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却根本无法忍住……坐在他身旁的两位嘉宾,情绪也受到明显感染。
为了直播的顺利进行,赵普不得不努力控制情绪,完成了接下来的播报,但他落泪的镜头已经被直播了出去并被千钱万万网友给录了下来,此条录像立即在网络上被迅速传播。
这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点击量高得惊人,许多看过视频的网友纷纷发表评论,有网友说,“赵普落泪的镜头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民族的手足深情,他的泪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比钻石还珍贵。”还有网友说:“赵普式的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