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古都--邢台
邢台具有3500年悠久建城史和灿烂文明,是先商之源、殷商古都、邢侯之国,邢台是河北省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历经五朝古都,商朝国都(约130多年),邢国国都(426年),赵国国都(30年),常山国(赵国)国都(10年),后赵国都(18年),邢台为帝都600余年,可谓龙脉兴旺,不仅是河北省的城市中做过国都历史最久的城市,而且从这片沃土上还走出了许多著名的邢台籍皇帝,如郭威、柴荣、孟知祥、孟昶、李渊、李世民等。底蕴深厚的邢襄文化中悠久灿烂的古都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殷商故都---邢台
邢台第一次为都是商王祖乙迁都于邢。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盛时东达黄海,西至青海,南到洞庭湖,北达渤海。邢台是伴随着商王“祖乙迁于邢”(《史记·殷本纪》)而载入史册的。
祖乙,中国商朝第十四任国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后继位,商祖乙九年(约前1438年),迁都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
祖乙是有为君主,迁邢后命彭伯、韦伯为王,任命巫贤治国,教民耕稼,商朝迅速强大。他几次出兵平服了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了东南方的夷族对商的威胁,国运再度中兴。邢台经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迁奄(约前1302年),约为商都136年;
此外,邢台广宗的沙丘宫曾是纣王扩建的商国的“陪都”,沙丘苑台最初建于何年不可考,前1075年纣王即位后,开始扩建沙丘宫,纣王在位的29年间,曾大规模扩建并多次来此酒池肉林、长夜痛饮。
2.邢国故都---邢台
西周之邢国是周成王所封的周公第四子姬苴的封国,在今河北省邢台市。疆域大致西到太行山,北至今元氏一代,东至今聊城一带,南至今邯郸一带。商代,殷墟北面已有邢国,即商王祖乙所迁都之处,也是拱卫商都北大门的战略要地。周初邢地是戎狄频繁活动的地区,邢国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骚扰周疆的重任,同时可联络齐、卫,并与北方燕国遥相呼应。周天子特许邢侯有“朕臣天子,用典王令“的代行王命的特权和按天子礼制建城。
邢国自建国开始,与河北中部的戎狄长期征战,金文中多次记载了“邢侯搏戎”的战争,直到春秋之初,邢国国力仍很强大,邢侯还曾大破北戎。前662年"狄伐邢"。此时,狄人所建的中山国已经十分强大,这次伐邢导致邢国的失败,《春秋·喜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今邢台浆水)”。邢侯求救于齐桓公,前659年在齐、宋国、曹联军的支持下,齐桓公帮助邢侯复国,邢国迁都到了今邢台浆水。直但邢国国势已经衰落,到前634年左右邢国被同姓的卫国所灭。
邢国以周成王四年(前1060年)封建,至前634年被卫国所灭,邢台作为邢国国都约长达426年之久。
3.赵国故都---邢台
战国时期,赵氏立国自赵简子起已经初具轮廓,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57年),赵襄子即位,随即发兵灭代,赵襄子四年,智伯勾结韩魏围困赵襄子于晋阳,危急之际,襄子反而私下联合韩魏灭掉智氏,形成三家分晋局面。分晋后,赵襄子选择了向北向东发展的战略,逐渐占有了山西中北部、河北中部、西南部和内蒙一部分地区,开始窥视齐燕。此时偏处山西的晋阳作为赵国统治与扩张中心,地理条件已显不足,由于赵襄子做世子时经营邢台多年,使邢台有了个较好的经济基础,而赵国在吞并了邯郸、柏人(今邢台隆尧)之后,使邢台成为四战之国,地理优势更加明显,加上赵简子、赵襄子曾两次被困晋阳,余悸、余恨未消,襄子乃认为晋阳绝非久都之地,于是在约赵襄子六年(前451年)赵襄子正式自晋阳迁都于邢台。赵襄子自前457年至前425年在位,计33年,赵襄子死后,其子赵浣即位为赵献侯,赵襄子之弟赵桓子与赵献侯夺位,自立于代,约前423年,赵献侯被迫迁都中牟,邢台作为赵国都城,基本是赵襄子在位时期,约近三十年左右,后世项羽便因襄子都邢之故,而把邢台更名为襄国。
邢台第二次作为赵国的国都是在赵成侯时期。
赵成侯四年(公元前372年),赵成侯在邢地高筑檀台,建信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
赵成侯二十一年(公元前354年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