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损失过大,其何以堪?此中追念素所信赖爱护之袍泽,不禁悲痛无己者也!……"
慰问电文写好后,张治中立即把它送给蒋介石。蒋介石看了看电文,略作修改签上自己的名字就发了出去。因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战死沙场军衔最高的指挥官,国民党十分重视对后事的处理。直到一个多月后,国民政府才在七七事变的纪念日这个特殊日子公布了张自忠壮烈殉国的消息。11月16日,其灵柩运送到重庆北碚梅花山,蒋介石亲自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 两将军力主联共,毛泽东高度称赞
国难当头,张治中和张自忠都坚决主张"联共抗日",且都与日军交过手。虽然他们参加过军阀混战,但是却从未与共产党打过仗,这在国民党将领中极为罕见,实属难能可贵。
张自忠殉国后,延安《新中华报》于8月6日发表《悼张自忠将军》的社论,高度评价他的抗战功勋。1940年8月15日下午,延安为张自忠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分别题写了"尽忠报国"和"为国捐躯"的挽词。朱德、彭德怀联名题词:"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责在朝野团结图存。"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拨出专款对张自忠在四川、湖北的衣冠冢重新修缮。1982年4月16日,国务院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向其家人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张治中将军则是国民党政坛上独树一帜的人物,人称"和平将军"。早在黄埔军校时,他就为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而努力,成为黄埔军校的"红色教官",其思想左倾,言论激烈,以致引起蒋介石的怀疑。
初入黄埔不久,在周恩来等人的影响下,张治中想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向周恩来提出了申请。不过由于国共合作有约,共产党不吸收国民党的高级干部入党,使张治中的政治愿望落空。虽然做不成共产党员,张治中一生坚守不对共产党放一枪一弹的承诺。蒋介石十年"剿共",正是张治中十年黄埔执教,因此巧妙避开了这一历史悲剧。从1942年开始参与国共两党的历次和谈,他不顾国民党内部责难,始终不渝地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1962年春节前夕,周恩来邀请张治中(左一)、傅作义(左三)、屈武(左四)商谈对台湾工作问题,这是会后的合影
1945年重庆谈判,为了保证中共领导人的安全,张治中三到延安,负责接送毛主席。谈判期间,为方便中共领导人谈判,他将自己的寓所腾出供毛泽东居住。作为蒋介石的得力干将,张治中三次上书蒋介石要求妥善处理同共产党的关系,以致老蒋气急败坏地称他为"共产党的代表"。
1949年国共和谈破裂后,张治中毅然同国民党决裂,并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他受毛泽东委托致电新疆的军政要人,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解放后,张治中出任前四届政协委员、两届人大常委、三届人大副委员长、历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对我党的建设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均被毛泽东采纳。对于这样一位挚友,毛泽东说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这人专做好事,做了许多好事"。(军事史林)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