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凭借《想要和你吹吹风》获得第七届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
张学友是第一位获得金曲奖奖项的非台湾籍歌手
1997年即第八届金曲奖开始,“金曲奖”与“唱片金鼎奖”合并举办,在奖项的设置上可以说更具影响力与辐射性。增设的团体奖与非流行类奖项改变了以往七届只对流行音乐个体的嘉许与鼓励,更延伸至对制作团体,非演唱作品及各种音乐范畴的作品的肯定。可以说第八届金曲奖是金曲奖奖项设置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由第九届金曲奖开始,对于参选人的地域、国籍限制也进行了调整,改变了过去仅限台湾本土歌手参选的规定且放宽到只需作品在台湾首发。而这一作法在维护了金曲奖在台湾本土音乐颁奖礼所具有的影响力的同时,更将颁奖礼的竞选范围区域化,让更多在台湾地区发行的音乐作品得到鼓励与推广。从另一个层次来说这是金曲奖在权威性延伸至亚太地区的开始。而这一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歌手就非香港地区的张学友、陈奕迅、王菲、莫文蔚;大陆地区的那英莫属了。这些非台湾本土歌手每一年都有作品入围,并且都能获得肯定,可以说他们的出现是金曲奖各届颁奖礼上最独特风景线。另外从第十四届金曲奖开始,对方言奖的设置进行了更细致的调整,在保留了台语的同时,更增设了客家语,原住民奖项的设置。看得出金曲奖在对这些逐渐消失的非主流音乐起到一个保护及鼓励的作用。而有趣的是由于客家语及原住民的一年下来的作品非常地少,所以每一年都角逐这些奖项的作品只有两张甚至空缺,不过倒也成为了一种特色。
应该说1997年至2005年这一阶段,金曲奖无论是机制上还是奖项设置上都是最为完善及值得肯定的一个时期。由于取消了地域的限制且在原有奖项上更为细致的划分,而让更多台湾外的歌手、制作人参与了奖项的竞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另外,这一时期整个华语乐坛由于盗版泛滥、网路下载的出现,开始处于由兴旺向衰退的转变过程中,但不能否认的是大部分报选参赛作品都依旧保持着很高的水准与素质,不过,也是这一阶段的后期,也让人感到金曲奖对大主流、商业味较浓的作品的接纳性慢慢开始张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