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遂定都长安。奠定了西汉二百余年的基业。
圯桥受书后十三年,张良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有一块黄石,便把黄石取回而敬祀之。他说:“我家两世相韩,韩灭,我为韩报仇;今为帝者之师,列位封侯,已是布衣之极;从此我愿放弃人间之事,从神仙赤松子学道。”后八年卒。葬张良时,并葬黄石冢。后人一同祀之。
张良的父亲张平,死后葬在禹州市张得乡、张得村西(一说在方岗乡南)。后人为纪念张良,在张平墓区建了一座寺庙,名叫“子房寺”。寺内供奉张良、黄石公及张平等塑像。此寺始建 无考,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一度改名为社学,后仍称子房寺(现为村办工厂)。寺东原有砖塔数座,现已不存。
张良幼年曾在阳翟(今禹州市)城东颍河之滨的学塾内读书学习。金朝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禹民在城东一里颍河东岸,就岸崖建成三条洞殿,称为张良洞,又名留侯洞。洞内供奉张良及黄石公。相传金末元初,有一个在洞内供职的老道士,名叫訾垣,因学习黄石公、赤松子及张良的道教思想,而修炼成“仙”,常能就国家大事、吉凶祸福做出预言。他死后,人们也在洞殿之内塑形供奉,称为“訾仙”,其修行之洞叫“訾仙洞”。留侯洞周围风景秀丽,以前被列为“禹县八景”之首,题为“东里春游”。另外,在禹州城内,原文庙东侧有忠义祠,西侧有乡贤祠,两祠之内均供奉有张良灵位。在文庙南侧还立有石碑一块,上刻“忠臣张良故里”几个大字。本州武官经过碑前时要下马;文官经过碑前时要下轿。
禹州城东关街北侧有一栅栏门,上方嵌石匾一块,长一米有余,上刻“留侯镇”三个大字。右侧竖刻“民国甲戌年春”一行小字。左下角刻着“镇公立”三个小字。栅栏门拆除后,此匾现在东关街和训先生家中。由此可知,民国甲戌年(公元1934年)以前东关街名叫留侯镇。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