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及第,大历年间任检校礼部郎中、洪州盐铁判官,颇有政绩。诗风自然流畅,不假雕饰,山水诗风格清新,韵味隽远。 枫桥,原名封桥,因张继这首诗而改名枫桥,在今江苏苏州阊门外。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西南有姑苏山。寒山寺,在枫桥附近,相传因唐代高僧寒山、拾得曾在此寺居住而得名。这首诗描写泊舟枫桥所见景象,细微地传达出羁旅愁怀。 张继的这首诗极负盛名,广为人所传诵。一般都认为他描写的是夜景,但其实采取的是倒叙法。残月西沈,霜露满天,乌鹊啼鸣,是凌晨景象,因此,这首诗是从凌晨写起,后两句的寒山寺中夜半鸣钟,是夜间情事,而第二句的“江枫渔火对愁眠”则是一夜时光的延续。其中“对愁眠”是全诗关键,贯穿于一夜景境之中。正因“愁眠”不寐,所以与“江枫”、“渔火”终夜相对,加上夜半时分从城外传来寒山寺的鸣钟之声,在万籁俱寂的夜空中回荡,尤显清冷凄凉,更添旅泊他乡游子的孤凄寂寞之感。在这样的情形之中,诗人辗转反侧,终不能寐,突然发现月落乌啼,残更已尽,一夜就这样在不眠中过去,其愁便可想而知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诗写旅愁却全以景境加以烘托,而景境本身却极优美。诗中具体描写了残月、栖鸦、霜露、枫林、渔火、客船等景物,有天有地,有陆有水,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构成一幅生动的水乡夜景图画,同时远处寒山寺的悠扬钟声,又为这画面增添了袅袅不绝的余韵。正因如此,在后人的接受视野中,这首诗中羁旅愁怀的本旨已显然淡褪,而演化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