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网4月23日消息 四月的黎平侗乡,春光明媚。17日至18日,成都军区政委张海阳中将一行莅临革命老区黎平侗乡视察,黎平县50万各族群众倍受鞭策和鼓舞。
4月17日张海阳中将一行10人,从贵阳直奔位于湘、黔、桂交界结合部贵州省黎平县。黎平是中央红军长征入黔的第一城,72年前,张海阳中将的父亲张震将军曾在这里战斗过。听说张海阳中将来到黎平,黎平城关的万余名群众不约而同来到72年前红军在荷花塘召开群众大会的地方,象当年迎接红军进城那样,夹道欢迎张海阳中将一行。侗家人按照侗族人的最高礼仪,在翘街的牌坊前,摆起了拦路迎宾酒,敬献了花带,隆重欢迎张中将。随后,在贵州省军区政委蒋崇安少将,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州委常委、凯里军分区政委江贻灿,司令员陶曙明,黎平县政府县长闵启华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翘街二郎坡52号参观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以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过的地方。同时视察黎平人武部营区正规化建设,看望了人武部官兵。
1934年12月中下旬,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黎平县城住了五天,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在黎平县的侗乡苗寨活动10天,穿越少数民族村寨320多个,留下许多的永久性革命标语27条,与国民党保安团和土豪武装发生的大小战斗有30多次,共有80多名红军指战员长眠在黎平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在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张海阳中将的思绪凝固在了“湘江之战”的一个叫“光华铺”地形图前:湘江战役期间,父亲张震时任红三军团四师十团三营营长,1934年11月29日,张震同志所在的部队担任确保党中央安全渡江的任务,在光华铺他与红军指战员与两倍之敌展开浴血奋战,一天之中两位团长先后牺牲,全团伤亡过半,经过5昼夜的奋战,中央红军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部队由江西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处于极端危急的境地。
1934年12月14日,张震同志所在的部队按照总部“夺取黎平、锦屏,开辟前进道路”的命令,12月16日红三军团四师向黎平城四周警戒前进。中央红军在黎平期间,张震同志调回红三军团四师十团司令部任侦察参谋,为中共中央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的安全保卫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2月18日黎平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19日作出了《中央军委为建立川黔边根据地军事行动的决定》,决定红军分两个纵队“一、九军团为右纵队,三军团、军委纵队及五军团为左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进军。
参观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后,张海阳中将深有感触地说:黎平会议是我党我军光荣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它是毛泽东实事求是军事思想发展成熟的开始,黎平会议采纳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改变进军方向的正确意见。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2年以后的黎平,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张海阳中将高兴万分,他向前来欢迎的群众说:黎平县的各族儿女对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为建设黎平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完)
(此稿由 贵州黎平县委宣传部陆书明、朱法科、易同军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