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张春桥 >> 正文

 

曾是中央重要的笔杆子 张春桥怎么没留下回忆录

和他被指控为同伙的其他人一样,是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物,闹剧时代的闹剧人物。他们属于中国悲剧和闹剧的一部分。如果换一个环境,他们未必就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国家的这样一类人物。美国建国二百多年不就没有像“四人帮”这样“篡党夺权”的“反党集团”或者“奸臣”么?邓小平说过,“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四人帮”。

  197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事件的通知》,首次公开把王、张、江、姚四人称为“四人帮”,并定性为“反党集团”。自此以后,对“四人帮”只有揭批,只有愤怒声讨。比如,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公报》就称:“代表们联系各条战线的实际,愤怒揭发批判了‘四人帮’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滔天罪行。……大会完全赞同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为粉碎‘四人帮’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完全赞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王洪文、张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议,表示一定要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直到后来决定对他们进行审判时才改称“四人帮”为“反革命集团”。

  张春不写回忆录可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春到死都是一个法律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按照大陆刑法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其中包括剥夺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就各国的刑事立法来看,如此规定虽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但也算得上是稀有。这意味着,许多重要的人物,由于政治被打入另类,他们就难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留下他们的一家之言。起码对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个盲点。
 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余年里,昔日南部邦联的一些大人物们,就用回忆录和文章继续着往日的战斗,美国也没有剥夺罪犯言论出版自由等权利的法律,可美国并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据说,张春桥就未能留下任何回忆录。而张曾是一个重要的笔杆子,一段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他15岁就在《民国日报·中学生之部》上发表《春雨之夜》。虽然张春后来曾写过不少的作品,但他一炮打响的文章却是《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该文发表在1958年9月15日出版的《解放》杂志第六期上,10月13日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

  在文章里,张极力为供给制辩护,抨击“等级工资制”、“计件工资制”:“在‘供给制’的情况下,千千万万的人进行了几十年的武装斗争,爬雪山,过地,两万五千里长征,有谁发过工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难道也是靠工资刺激出来的吗?听到这种议论,每一个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人除了感到是一种侮辱,还能说什么呢?”  毛泽东为这篇文章加的按语说:“张文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有一些片面性,就是说,对历史过程解释得不完全。但他鲜明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引人注意。文章又通俗易懂,很好读。”此后,张春桥官运亨通。1975年1月,张进入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行列。1975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第四期发表了张春桥另一篇著名文章—《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该文声称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历史经验”,“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仍然存在变修的危险”,鼓吹要“在一切领域、在革命发展的一切阶段始终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也许,今天再读张春的文章,会让人觉得恍如隔世或充满厌恶。

  可是,张春晚年三缄其口,甚至也不写回忆录,对于大陆来说,是一种可惜,是一个遗憾。其实,观点和立场,并不是关键。只要留下历史的真实记录,就有可能促进一个民族进行深刻的反思。就像毛泽东说过的那样,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死者已逝,来者可追。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张春桥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曾是中央重要的笔杆子 张春桥怎么没留下回忆录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