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
随州是隋文帝杨坚的发迹之地。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时,杨忠克定汉东,升柱国大将军,封爵随公。杨忠死后,杨坚袭随公爵,后又出任随州刺史。
杨坚担任随州刺史期间,在随州居往约三年时间,期间他看到随州有大片山林,也曾想砍掉部分山林为老百姓谋点福利,但被其好友庞晃劝止,其原因是林木被当地的土大夫地主阶层所垄断,杨坚只好作罢。三年后,因其母病,杨坚离开随州,后因参与宫廷角斗,自此再也未回随。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杨坚随周武帝灭北齐,升柱国,此后两年之内,周武帝和周宣帝相继去世,继位的周静帝年方8岁。杨坚以贵族的家世和皇太后之父的外戚身份,辅政专权。随后,杨坚平定军事反抗,剪除政敌后,晋爵随王。以随等10郡为随国。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周静王称帝,以随为国号。因忌随字有走字偏旁,逐改随为隋。
随文帝励精图治,隋朝迅速繁荣强大起来。他不仅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的国家。其中“简化地方官制”、修订《开皇律》、实行均田制、设置官仓、拯救汉文化、统一币制、兴修水利是足以令人称道的显赫政绩。
杨坚死后,其子杨广继位,是为炀帝。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随州为汉东郡,邻随、土山、安贵、顺义、光化、平林、上明、唐城等8县。
杨坚在随州生活的三年时间,对杨坚的成长和成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季梁内修国政、外睦邻帮、民为神主、得道多助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军事思想对杨坚影响至深。随州地处南北交会之区,地形复杂、民族混杂、问题甚多。能够治理好随州,就有了治理天下的本钱。正是由于在随州的锻炼磨砺,使杨坚增长了才干,渐渐成为一个封建时代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最后,终于扫平各种障碍,把一个长期四分五裂的中国统一起来。被后人誉为“开皇之治”。
杨坚登基后曾下过一道诏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这道闪耀智慧之光的诏书,却与随国季梁的政治思想息息相通。
为了选拔人才,杨坚创建了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1300多年,为当时欧美国家称奇并借鉴。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杨坚也有许多不足。例如“为政苛刻”、“素无不术”等等。但他最大的失误,是出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
杨坚选择次子杨广为太子,结果来之不易的大好山河却断送在这个华而不实的不肖子手中。
杨广初随其父东征西讨打天下,确实显现出一定的智慧、才华。当他登基继位之后,好大喜功,轻率地征讨高丽,结果惨遭败绩,使国家元气大伤。且又贪图享受、荒淫无度,结果社会动荡,民怨沸腾,众叛亲离,落得个缢死江都的可耻下场。
追究杨广的败因:对外不遵睦邻友好国策,对内不修善政,不尊重民众。这与随国季梁的政治思想是大相背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