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夏天,谢家麟获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那年他29岁,风华正茂,他谢绝了美方的挽留,登上了一艘名叫克利夫兰总统号的邮轮,前往百废待兴的祖国。经过一周愉快的航行,在抵达美国旅游胜地夏威夷时,出现了意外。
谢家麟:在船上有十几个中国学生。大家都很高兴到那参观参观,下去观光了。结果一回来,大概下午三四点钟要开船了。结果我们一上船,在船门口,有人拿一个名单说,你叫这个,叫那个。就叫到我了,找不到名字。他说:‘你叫什么?’我说:‘我叫谢家麟。’他找这个名单,他找不着我的名字,我还帮着他找,都不知道是什么事。
主持人:你还帮着他找?
谢家麟:结果看到名字底下划着一条红线。结果大概有七个人吧,他们说你们到客厅等一等,我们也不知道什么事。
[解说]在夏威夷上船的几个人,是美国移民局的官员和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在船舱里,他们仔细的核对了每位中国学生的身份,以及所学专业和他们的目的地,之后,他们向每位中国学生出示了一封信件,内容是根据美国1918年一项立法,美国政府有权禁止交战国学习科技专业的学生离境,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突然提出要检查谢家麟的行李。
谢家麟:因为那次走,我除了自己带的几个大箱子之外,我还带了四个箱子的科学仪器。那个科学仪器都是不许出口的。结果到海关了,海关人员应该检查了,我就跟他聊天。什么你家里怎么样啊,我家里怎么样啊。我买了一支雪茄送给他,他拿一支铅笔在每个箱子签个字就完了。
主持人:海关里出来了?
谢家麟:回来,这不是到船上才检查吗?但他没法子检查,为什么呢?箱子在船上它是这样子……
主持人:摞起来的?
谢家麟:它这个船板都是可以揭开的。揭开一层一层的,里头是一个个小屋子。这小屋子盖上板之后,中间的交通就是一个大圆洞。每个屋子的箱子都排得满满地到屋顶,他把我带去检查了。你想那一检查,屋子也不大,这箱子挺重的,搬起来很费劲。他费了半天劲,搬了两箱子。
[解说]幸运的是,检查的箱子里是谢家麟携带的书籍,由于行李搬动不方便,检查暂时中断。
谢家麟:搬不了,那多少箱子都压着呢!他说:‘这不行,船到香港,这个箱子不许离开船,到旧金山我们再检查。’他要是一检查出来我带了好多违禁物品不行的。结果我就写了一封信给同学,说:‘我本人现在不在旧金山,我已经到东方去了,请这个同学替我领箱子。’这个同学拿着信到那就领回来了。
主持人:就领回来了?居然为了把这个箱子拿回来检查,居然也没有检查成?
谢家麟:所以我就说美国这个官僚主义……
主持人:也是很马虎的。
谢家麟:相当可观的。
|
|
|
谢老在工作室 |
[解说]检查结束后,谢家麟和其他几位中国学生被押下了轮船,下船后谢家麟气愤地给白宫打了一个电话,以示抗议。不久,他们被送回美国旧金山。不能回到祖国,让谢家麟心情郁闷,有一天,他来到了一条河边,思绪万千,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峭壁夹江一怒流,小舟浮水似奔牛,黄河横渡混相似,故国山河入梦游。
谢家麟:从檀香山回来之后,我们马上产生一个问题,生活的问题。我没有钱了。因为我预备回国,有的钱都买点东西带回来了,手里头没钱了。可是我一想,我不能够到斯坦福大学去工作。因为原来我在斯坦福大学工作,我现在这个箱子,特工说好了箱子要运回来他还要检查的。对不对?假使我要是检查出来的话,那对于斯坦福大学,我觉得对于他们太不利了。我就到一个工厂去当工人,装箱子的工人,装的不是箱子,装的是盒子,纸盒子装明信片的。
主持人:就纯粹做一个体力活?
谢家麟:所以当初的同事,一块做事的,一打听一聊天,觉得太奇怪了,怎么一个博士,一个斯坦福的博士到这做体力活来了?
主持人:寄人篱下是准备要躲灾的。
谢家麟:所以等着那个箱子一来,来了之后,我托朋友给领出来之后,我不怕他了,我就到斯坦福大学实验室工作了。
[解说]1952年夏末,谢家麟重新回到了斯坦福大学微波与高能物理实验室,担任助教,半年后,他受学校委派,来到了芝加哥一家医学中心,用一百万美金,开展一项世界首创的科研项目,研制一台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加速器,用它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来治疗癌症。他登报招聘了一名退伍兵,带着一位50多岁的机械工程师,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创举,这台独特的治疗癌症装置的诞生,成为了芝加哥的重大新闻,在美国高能物理界产生了轰动。也就在这时,谢家麟接到了美国移民局的来信,要他在做美国永久居民还是限时离境回到中国上作选择。谢家麟再次选择了回国。1955年,谢家麟登上了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的威尔逊号邮轮,开始了他渴望已久的回乡之旅。
[开场白] 我们今天为您介绍的大家是高能物理学家谢家麟。谢家麟的名字是和以下这样一些科研项目连在一起的:世界上第一台能量最高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自由电子激光、新型辐照应用加速器。在这样一些项目当中,其中有两项是世界原创,有三项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这些研究,每项都耗费了近十年的时间,而这加起来,正好相当于谢家麟全部的职业生涯。
[解说]谢家麟,中科院院士、高能物理加速器专家,今年已经86岁了。每周的星期一他上班的时间,他会按时来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虽然早已远离了重大科研项目,但他还是闲不下来。
罗小为:这个加速器是谢先生做的一个新课题。
记者:就你和谢老一块做啊?
罗小为:对,就我们两个人。
记者:一老一少。
罗小为:这个加速器在国际上是一个新技术,刚申请了一个国际专利。同类型的这个是惟一的一台。
记者:你今年多大?
罗小为:我今年22岁。
记者:谢老今年八十几?
谢家麟:86岁。
[解说]走在曾经工作过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研基地,谢家麟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难忘的岁月。1972年,平静的中国还是发生了一些事情,这年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和美国举行了阻隔20多年后的首次高层会谈,而在科学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牵头、18位科学家参与撰写了一个报告。那一年,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加速器专家,谢家麟刚刚度过了50岁生日,这份报告很快被送往中南海,当时身患重病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看过报告后非常兴奋,随即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
主持人:当时总理的批示是:这件事不能再等了!那么“这件事”指的是什么事?
谢家麟:就是建造高能加速器,进行高能物理研究,就这么一句话。
主持人:为什么会这么痛快地把它给批下来呢?
谢家麟:慢慢地领导也认识到,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在基础研究方面,一定要有一个重武器的项目来进行这个研究。一个国家强,不是说,我家里强,净开点铺子什么的做点东西,而是说科学技术要走到前头去。
[解说]与核物理一样,高能物理也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表面看来,无关当前的国计民生。实际上它们的研究结果直接奠定了人类今天的文明、文化和高生活质量的基础,而作为高能物理、核物理基础研究的手段,加速器更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主要方式,高能物理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1973年初,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1977年文革结束,使中国获得了有利的发展契机,对国际形势,特别是发达国家情况的了解,无不强烈感受到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增加了我国提升科学技术水平的急迫感。这一年,一项规模巨大的科研工程在中国拉开了序幕,工程提出的日期是那年的八月七日,因此叫“八七工程”。工程完工后,将在北京郊外出现一座当时世界上规模巨大、技术先进的高能加速器。
主持人:那个规模大到什么程度?您跟我们描述一下。
谢家麟:大致是在一个城里头。在顺义还是昌平?对,在昌平,建造一个科学城。按这个设计有可能会成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之一。那当然有可能了,假使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有投入,足够的投入几十亿、几百亿人民币的投入,那当然肯定做得最大。
主持人:等于有一个城市要围绕这个项目展开?
谢家麟:对。
主持人:可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项目。
谢家麟:是,耗费很大,不一定跟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主持人:但是在设计的时候,在规划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想到这可能是我们国力所难以承受的?
谢家麟:我想大家当然也会有这个思想。但是这是中央的一个决策,那你也不能反对这事。
[解说]1978年,八七工程完成了初步设计后,决定派两个考察组出国寻求国际支持,谢家麟作为八七工程加速器的总设计师,带领一个小组前往科技发达的美国。这个多年前,他曾千方百计想逃离的国家。
|